"为我踟蹰停酒盏":我停下酒杯,踌躇片刻,
# 踟蹰:停顿、暂歇。
"与君约略说杭州":且让我为你大略描述杭州的景致。
"山名天竺堆青黛":那山名叫天竺山,山色如同堆积起来的青黛,
# 青黛:青黑色的颜料。这里用来比喻山色青翠。
"湖号钱唐泻绿油":湖的名字是钱塘湖,湖水就像倾泻的绿油。
# 钱唐:唐时,称西湖为钱塘湖。
"大屋檐多装雁齿":高大房屋的屋檐大多装饰着如雁齿般的东西,
# 雁齿:形容屋檐像飞雁那样排列有序。
"小航船亦画龙头":小小的航船也都画上了龙头。
"所嗟水路无三百":所感叹的是从这里到杭州水路不到三百里,
"官系何因得再游":却因为官职在身,凭借什么缘由能够再去游览呢?
# 因:缘由。,官系:因官职所累。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写作手法
对偶:“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此句对仗工整,“大屋檐”对“小航船”,“多装”对“亦画”,“雁齿”对“龙头”,通过这种形式,整齐地描绘出杭州建筑与船只的特色,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借景抒情:全诗通过对杭州美景和独特景致的描写,如山水、建筑、船只等,抒发了诗人对杭州的喜爱之情,以及尾联“所嗟水路无三百,官系何因得再游”中,因官职所限不能再游杭州的遗憾之情,借景传情,情由景生。对比:颈联通过“大屋檐”与“小航船”的对比,展现杭州建筑的恢宏与市井的精致并存。前者以“雁齿”形容屋檐装饰的繁复,后者以“龙头”刻画船头雕饰的灵动,形成视觉张力,凸显城市风貌的丰富性。比喻:将“天竺山”比作“堆积的青黛”,“钱塘江”比作“倾泻的绿油”,展现山水的色彩与灵动,饱含对杭州山水的赞美。
2. 分段赏析
开篇“为我踟蹰停酒盏,与君约略说杭州”,点明写作缘由,诗人因友人询问,停下饮酒,准备详细介绍杭州,言语间尽显热情。“山名天竺堆青黛,湖号钱唐泻绿油”,生动地描绘出杭州的山水,以比喻手法将天竺山比作堆积的青黛,钱塘江比作倾泻的绿油,展现山水的色彩与灵动,饱含对杭州山水的赞美。“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运用对偶,从建筑和船只的独特装饰入手,细致刻画杭州的特色风物,体现出对当地风土人情的喜爱。“所嗟水路无三百,官系何因得再游”,表达出虽对杭州眷恋不已,却因官职羁绊无法再游的无奈与遗憾,以景语收束,余味悠长。
# 钱塘风物湖山之美,自古诗人标榜为多,如谢灵运云:“定山缅云雾,赤亭无滞薄”,郑谷云:“潮来无别浦,木落见他山”……皆钱塘城外江湖之景,盖行人客子于解鞍系缆顷刻所见尔。城中之景,惟白乐天所赋最多,所谓“潮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灯光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至今尚有可考。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 唐人七字诗,每句必四字一住,此不易之法。……如杜甫“且看欲尽”、“莫厌伤多”,虽直下不断,而仍自可断。自元和以后,竞作变调,白傅称变之尤者,然其七字句犹是旧法。即狡侩如“就荷叶上包色鲊”、“荣先生老何妨乐”,仍不能变。惟有“声早鸡先知夜短”、“大屋檐多装雁齿”,则直以“声早”一住,“大屋檐”一住,则“先知”、“多装”自不能以“先”、“多”站足,以为大巧。然此成何语?以为此佳诗乎?
清毛奇龄《西河诗话》
# 陆贻典:五六自是乐天句法。纪昀:亦浅滑。
元方回《瀛奎律髓汇评》
上一篇:唐·李德裕《登崖州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