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ǔ
quán
·
·
shí
zhī
èr

朝代:宋作者:潘阆浏览量:2
cháng
qián
táng
lín
shuǐ
bàng
shān
sān
bǎi
sēng
fáng
xié
zhàng
biàn
céng
yóu
xián
huà
jué
wàng
yōu
zhān
tán
lóu
yún
xiá
pàn
zhōng
fàn
qīng
xiāo
chè
tiān
hàn
bié
lái
yáo
zhǐ
fén
xiāng
biàn
便
kǒng
shì
西
fāng

译文

常常回忆起钱塘江一带,钱塘山水环绕,有数百座寺庙依山临水而建。我曾拄杖游遍每一间僧舍,与僧人闲谈间,恍然忘却尘世烦忧。檀木建造的佛寺楼阁高耸入云,仿佛立于云霞之畔,清夜的钟声与诵经声穿透云霄,直达天河。离别后,我只能在远方焚香礼拜,唯恐此处便是西方净土。

逐句剖析

"长忆钱塘":常常回忆起钱塘江一带,

"临水傍山三百寺":钱塘山水环绕,有数百座寺庙依山临水而建。

"僧房携杖遍曾游":我曾拄杖游遍每一间僧舍,

"闲话觉忘忧":与僧人闲谈间,恍然忘却尘世烦忧。

"栴檀楼阁云霞畔":檀木建造的佛寺楼阁高耸入云,仿佛立于云霞之畔,

"钟梵清宵彻天汉":清夜的钟声与诵经声穿透云霄,直达天河。

"别来遥礼只焚香":离别后,我只能在远方焚香礼拜,

"便恐是西方":唯恐此处便是西方净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酒泉子·十之二》是宋代潘阆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围绕对钱塘的回忆展开。“长忆钱塘,临水傍山三百寺”,上片开篇点明对钱塘的深切怀念,突出钱塘寺庙之多;描述自己在钱塘时,拄着拐杖游览众多僧房,与僧人闲聊能忘却忧愁,体现出在钱塘的经历令人愉悦。下片描绘出栴檀木建造的楼阁在云霞之畔,夜晚钟声梵音响彻天空的壮观景象,展现出钱塘的独特景致;说明自从分别后只能在远方焚香遥拜,甚至担心钱塘是西方极乐世界难以再回,表达了作者对钱塘寺庙宁静清幽氛围的喜爱和深深的怀念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诗人

潘阆(962?~1009?),北宋词人、诗人。字梦空,自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太宗时,因宦官王继恩举荐得官,却因言行狂妄获罪,贬信州(今江西上饶市西北),又授滁州参军。潘阆诗词俱工,尤以咏钱塘江潮词著名。诗学晚唐体,以五律居多,诗风清浅孤峭,少雕琢。曾倒骑驴出行,有画家为其作《潘阆倒骑驴》图以传。代表作品有《酒泉子》《旅舍秋夕书怀》《喜腊雪》等。著有《逍遥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阕:“长忆钱塘,临水傍山三百寺”,开篇点明对钱塘的长久回忆,突出钱塘寺庙众多且地理位置优越,临水傍山,为下文具体回忆寺庙生活做铺垫。“僧房携杖遍曾游。闲话觉忘忧”,回忆自己曾拄杖游遍僧房,与僧人闲话能忘却忧愁,通过细节描写,展现出寺庙生活的闲适与心灵的放松,表达对这段经历的怀念。下阕:“栴檀楼阁云霞畔。钟梵清宵彻天汉”,描绘云霞畔的栴檀楼阁,以及清宵时钟梵之声响彻天际的画面,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营造出寺庙空灵、清幽、庄严肃穆的氛围,进一步加深对钱塘寺庙的美好印象。“别来遥礼只焚香。便恐是西方”,写离开后只能遥礼焚香,想象钱塘寺庙如同西方净土,表达出对钱塘寺庙的深深向往,将怀念之情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潘阆《赠林处士逋》

下一篇:宋·潘阆《望湖楼上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