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苒苒岁月晚":时光渐渐流逝,岁月已晚,
"悠悠美人思":心中悠悠地泛起对美人的思念。
"皎皎在天月":那皎洁明亮的月亮挂在天空,
"娟娟落水涯":美好的月光洒落在水边。
"相思何所寄":相思之情可以寄托在哪里,
"日莫折琼枝":傍晚时分折下美丽的琼枝。
"哀鸿翅翎短":哀鸣的大雁翅膀短小,
"苦为稻粱縻":苦苦地被稻粱所束缚。
"原言化为云":希望自己能化作一朵云,
"长与龙相随":长久地与龙相伴相随。
南宋词人
何梦桂(1228?~1303?),南宋词人。字岩叟,号潜斋,严州淳安(今属浙江)人。咸淳元年进士,他与侄何景文并称“一门登两第”。后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何梦桂的词工于言情绘景,气格沉着,造语凄清。身为遗民,入元后所作诸词,尤多故国之思。其精于易学,著有《易衍》《中庸致用》等。
1. 分段赏析
“苒苒岁月晚,悠悠美人思”两句是写时光与情思。“苒苒”形容时光渐渐流逝的样子,像草木慢慢生长又凋零般,带出岁月已晚的怅惘;“悠悠”则写出思念的绵长不尽,如同流水缓缓流淌没有尽头。这里的“美人”并非指容貌美丽的女子,在古诗中常用来指代思念的对象,结合诗题可知是对友人的牵挂。两句以舒缓的语调,开篇就营造出时光易逝、思念悠长的氛围。“皎皎在天月,娟娟落水涯”两句是描写月夜之景。“皎皎”写出天上明月的明亮洁白,如同美玉般光彩照人;“娟娟”则描绘月光洒在水边的柔美姿态,像细腻的丝绢轻轻铺在水岸。诗人以月光为媒介,将天上的月与水边的月影相呼应,既展现了月夜的清朗之美,又暗含着思念如月光般无处不及的意味。“相思何所寄,日莫折琼枝”两句是写寄托思念的方式。“何所寄”以问句点明思念无处安放的迷茫,“日莫”即日暮,傍晚时分更易触动愁思,而“琼枝”指美好的树枝,象征着纯洁珍贵的情谊。诗人不说直接寄送物品,而说折下琼枝,用这种含蓄的方式,将难以言说的相思寄托在美好的物象中,显得真挚而典雅,传递出对友人深切的牵挂。“哀鸿翅翎短,苦为稻粱縻”两句是借鸿雁自喻处境。“哀鸿”指悲鸣的鸿雁,常用来比喻处境艰难的人;“翅翎短”暗示能力有限,“稻粱縻”则点出为生计所困的无奈。诗人以鸿雁自比,写出自己如同悲鸣的鸿雁,因能力不足而被生活琐事束缚,无法随心而行的愁苦,暗含着对现实处境的感慨。“愿言化为云,长与龙相随”两句是抒发内心的愿望。“愿言”表达了强烈的期盼,“化为云”“与龙相随”以想象的笔法,写出希望摆脱束缚、能如云朵般自由伴随“龙”(这里可理解为志同道合的友人或理想中的境界)的心愿。一个“长”字,突出了这种相伴的渴望之深,让前面的愁思有了寄托,情感从怅惘转为充满向往的热烈。
上一篇:宋·何梦桂《赠星学叶冰壶》
下一篇:宋·何梦桂《次山房岐丝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