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ruǎn
láng
guī
·
·
zhōng
jiàn
méi

朝代:宋作者:赵长卿浏览量:3
nián
nián
wéi
biàn
tiān
mèng
chí
guī
shē
duān
xīng
yuè
jìn
chuāng
shā
zhī
hán
yǐng
xié
cháng
wèi
duàn
bìn
xiān
huá
xīn
lái
shòu
zhuǎn
jiā
jiǎo
shēng
chuī
chè
xiǎo
méi
huā
cháng
rén
jiā

译文

我长年在外漂泊,足迹遍及天涯海角。那回家的好梦,却总是姗姗来迟。但见星光与月色浸透了窗纱。映照出一枝梅花的斜影。我的愁肠没有被愁断,两鬓却已斑白。最近,身体也越来越消瘦了。运处传来角声,吹着哀哀的《小梅花》。长夜漫漫,我又想起了远方的家。

逐句剖析

"年年为客遍天涯":我长年在外漂泊,足迹遍及天涯海角。

# 为客:作客。

"梦迟归路赊":那回家的好梦,却总是姗姗来迟。

# 赊:遥远。,归路:回家的路。

"无端星月浸窗纱":但见星光与月色浸透了窗纱。

# 浸:指月光射进窗内。,无端:无因,没来由。

"一枝寒影斜":映照出一枝梅花的斜影。

"肠未断":我的愁肠没有被愁断,

"鬓先华":两鬓却已斑白。

# 鬓先华:谓双鬓生出白发。

"新来瘦转加":最近,身体也越来越消瘦了。

# 新来:最近以来。

"角声吹彻《小梅花》":运处传来角声,吹着哀哀的《小梅花》。

# 《小梅花》:乐曲名。

"夜长人忆家":长夜漫漫,我又想起了远方的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阮郎归·客中见梅》是南宋词人赵长卿创作的羁旅思乡之作。全词围绕"愁苦难当"的情感主线展开:上片以"年复一年"的时空循环,刻画词人漂泊天涯的孤寂身影,暗含岁月蹉跎的怅惘;下片由梅花意象转入直抒胸臆,将"终日思乡"的愁绪具象化为精神煎熬。词作语言凝练含蓄,既有"意在言外"的婉约特质,又通过"客中见梅"的独特视角,将羁旅漂泊与故园之思交织为层次丰富的抒情空间,在短小篇幅中完成时空叠映与情感递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词人

赵长卿(?~?),宋代词人。字师有,号仙源居士,南丰(今江西)人,为宋宗室子弟。虽为宗室子孙,但流落异乡,追逐功名未能如愿,恬于仕进,以觞咏自娱。赵长卿远师南唐,近承晏、欧,模仿张先、柳永,颇得其精髓,能在艳冶中复具清幽之致,为柳派一大作家。词作多咏颂风物,也间有讥时诮世、况己喻人的篇章,均清新活泼,自然天成。词风婉约,以“文词通俗,善抒情爱”著名,享誉南宋词坛。代表作品有《惜香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四库全书总目·惜香乐府提要》评赵长卿词风云:"恬于仕进,觞咏自娱,随意成吟,多得淡远萧疏之致。"此词约作于其释褐为官后辞官漫游、退隐江南的山水寄寓时期。褪尽仕途羁縻的词人,此时正于吴山楚水间构筑起寄寓诗酒人生的精神桃源,将宦海沉浮的倦意化作山水清欢的笔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词,也是一首羁旅思乡词。词中通过“年年为客遍天涯”“梦迟归路赊”等词句,描绘了词人常年漂泊天涯、归途遥远的客居状态,以“星月浸窗纱”“一枝寒影斜”的清冷夜景烘托孤寂心境,又用“肠未断,鬓先华”“新来瘦转加”直抒漂泊中的身心憔悴之苦,最后借“角声吹彻小梅花”的凄凉之声,表达了夜长深秋时节强烈的思乡之情,整体营造出一种羁旅漂泊的孤寂与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交织的氛围。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肠未断,鬓先华”句,以“未断”与“先华”的对比直陈心迹,未到“肠断”却已鬓发斑白,道尽乡愁对身心的催迫之苦;“新来瘦转加”句,用“瘦转加”三字短句直白勾勒身形憔悴,以生理变化坐实思乡成疾的煎熬;“夜长人忆家”句,直点“忆家”主旨,将漫漫长夜的孤寂与漂泊生涯的怅惘,凝聚为对家园的深切思念,收束全篇情感。

3. 分段赏析

上片:“年年为客遍天涯”,起笔便以“年年”叠字极写漂泊岁月之长,“遍天涯”三字则道尽浪迹空间之远。词人开篇即直言与家乡的隔绝,字字沉实,将心灵深处承载的羁旅愁绪如实托出,足见其情之深挚。紧承其后的“梦迟归路赊”,则以梦境的姗姗来迟,暗示现实中归家之路的迢递阻隔——连梦中暂归的慰藉亦不可得,更见客子内心的怅惘无奈。首联从时空双重维度勾勒漂泊图景,前句述离家之遥,后句言思归之切,层层递进中已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词人郁积的愁绪。如此心境下,客子自然长夜难眠。“无端星月浸窗纱,一枝寒影斜”,笔锋转向环境描写:月光如水浸润窗纱,星光闪烁其间,梅枝的孤影映于其上,清峻而孤寂。“浸”字写尽月光的柔和渗透,“寒”字既状梅枝之态,亦暗喻词人之心境,短短十字便将梅花“孤标绝俗”(长卿《霜天晓角·咏梅》)的神韵和盘托出,堪称妙笔。下片“肠未断,鬓先华”忽转笔写人,与上片梅影形成映照:经年漂泊天涯,纵未愁肠寸断,鬓发却已先斑白。“未断”与“先华”形成情感转折,反见愁绪之绵长煎熬。继而“新来瘦转加”以白描手法直陈身形憔悴,与“鬓先华”形成生理变化的层递,将抽象乡愁外化为可触的身体损耗。“角声吹彻《小梅花》”一句,以听觉意象深化愁情:古曲《小梅花》本含离别之意,角声凄清彻耳,既似梅花闻曲伤怀,亦如词人听曲断肠。物我交融之间,已难分辨究竟是怜梅还是自怜。结句“夜长人忆家”如重锤落地,将通篇愁绪收束于“忆家”这一核心。“夜长”既是实写难眠之夜,亦暗喻漂泊生涯的漫长孤寂;“忆家”二字则直抒胸臆,将数年天涯漂泊的沧桑、见梅闻曲的怅惘,尽皆凝聚于对家园的深切思念。值得注意的是,在赵长卿笔下,“家”与“梅”常存微妙关联(如《花心动·客中见梅寄暖香书院》亦以梅牵系乡思),此处以梅影触发乡愁,更见其构思之巧、用情之深。

4. 作品点评

全词如清泉石上流,含蓄隽永而不失深意,于尺幅之间铺展万千气象,字里行间流淌着赤子真情,在含蓄处见真章。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返顾全词的笔路意脉,历天涯为客,无端见梅,自怜、怜梅,萦回曲折,终归于夜长忆家,收曲以直。梅花客子层层相对而出,一笔双挽而意脉不断,可谓别致。词情词境,将客子之伤心难堪与梅花之伤心难堪交织成一片,将梅枝月中寒影之意象与客子天涯憔悴之形象印合为一境,梅花隐然而为客子之象征,又隐然指向所忆之家园,可谓清新。全词主旨虽然是客子之愁苦,但写出了月中梅枝之寒影,其清峻之精神,便是提神的一笔,便含有一种高致。

不详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邓小军《宋词鉴赏辞典 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升《鹧鸪天·张园作》

下一篇:宋·欧阳修《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