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为客遍天涯":我长年在外漂泊,足迹遍及天涯海角。
# 为客:作客。
"梦迟归路赊":那回家的好梦,却总是姗姗来迟。
# 赊:遥远。,归路:回家的路。
"无端星月浸窗纱":但见星光与月色浸透了窗纱。
# 浸:指月光射进窗内。,无端:无因,没来由。
"一枝寒影斜":映照出一枝梅花的斜影。
"肠未断":我的愁肠没有被愁断,
"鬓先华":两鬓却已斑白。
# 鬓先华:谓双鬓生出白发。
"新来瘦转加":最近,身体也越来越消瘦了。
# 新来:最近以来。
"角声吹彻《小梅花》":运处传来角声,吹着哀哀的《小梅花》。
# 《小梅花》:乐曲名。
"夜长人忆家":长夜漫漫,我又想起了远方的家。
宋代词人
赵长卿(?~?),宋代词人。字师有,号仙源居士,南丰(今江西)人,为宋宗室子弟。虽为宗室子孙,但流落异乡,追逐功名未能如愿,恬于仕进,以觞咏自娱。赵长卿远师南唐,近承晏、欧,模仿张先、柳永,颇得其精髓,能在艳冶中复具清幽之致,为柳派一大作家。词作多咏颂风物,也间有讥时诮世、况己喻人的篇章,均清新活泼,自然天成。词风婉约,以“文词通俗,善抒情爱”著名,享誉南宋词坛。代表作品有《惜香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词,也是一首羁旅思乡词。词中通过“年年为客遍天涯”“梦迟归路赊”等词句,描绘了词人常年漂泊天涯、归途遥远的客居状态,以“星月浸窗纱”“一枝寒影斜”的清冷夜景烘托孤寂心境,又用“肠未断,鬓先华”“新来瘦转加”直抒漂泊中的身心憔悴之苦,最后借“角声吹彻小梅花”的凄凉之声,表达了夜长深秋时节强烈的思乡之情,整体营造出一种羁旅漂泊的孤寂与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交织的氛围。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肠未断,鬓先华”句,以“未断”与“先华”的对比直陈心迹,未到“肠断”却已鬓发斑白,道尽乡愁对身心的催迫之苦;“新来瘦转加”句,用“瘦转加”三字短句直白勾勒身形憔悴,以生理变化坐实思乡成疾的煎熬;“夜长人忆家”句,直点“忆家”主旨,将漫漫长夜的孤寂与漂泊生涯的怅惘,凝聚为对家园的深切思念,收束全篇情感。
3. 分段赏析
上片:“年年为客遍天涯”,起笔便以“年年”叠字极写漂泊岁月之长,“遍天涯”三字则道尽浪迹空间之远。词人开篇即直言与家乡的隔绝,字字沉实,将心灵深处承载的羁旅愁绪如实托出,足见其情之深挚。紧承其后的“梦迟归路赊”,则以梦境的姗姗来迟,暗示现实中归家之路的迢递阻隔——连梦中暂归的慰藉亦不可得,更见客子内心的怅惘无奈。首联从时空双重维度勾勒漂泊图景,前句述离家之遥,后句言思归之切,层层递进中已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词人郁积的愁绪。如此心境下,客子自然长夜难眠。“无端星月浸窗纱,一枝寒影斜”,笔锋转向环境描写:月光如水浸润窗纱,星光闪烁其间,梅枝的孤影映于其上,清峻而孤寂。“浸”字写尽月光的柔和渗透,“寒”字既状梅枝之态,亦暗喻词人之心境,短短十字便将梅花“孤标绝俗”(长卿《霜天晓角·咏梅》)的神韵和盘托出,堪称妙笔。下片“肠未断,鬓先华”忽转笔写人,与上片梅影形成映照:经年漂泊天涯,纵未愁肠寸断,鬓发却已先斑白。“未断”与“先华”形成情感转折,反见愁绪之绵长煎熬。继而“新来瘦转加”以白描手法直陈身形憔悴,与“鬓先华”形成生理变化的层递,将抽象乡愁外化为可触的身体损耗。“角声吹彻《小梅花》”一句,以听觉意象深化愁情:古曲《小梅花》本含离别之意,角声凄清彻耳,既似梅花闻曲伤怀,亦如词人听曲断肠。物我交融之间,已难分辨究竟是怜梅还是自怜。结句“夜长人忆家”如重锤落地,将通篇愁绪收束于“忆家”这一核心。“夜长”既是实写难眠之夜,亦暗喻漂泊生涯的漫长孤寂;“忆家”二字则直抒胸臆,将数年天涯漂泊的沧桑、见梅闻曲的怅惘,尽皆凝聚于对家园的深切思念。值得注意的是,在赵长卿笔下,“家”与“梅”常存微妙关联(如《花心动·客中见梅寄暖香书院》亦以梅牵系乡思),此处以梅影触发乡愁,更见其构思之巧、用情之深。
4. 作品点评
全词如清泉石上流,含蓄隽永而不失深意,于尺幅之间铺展万千气象,字里行间流淌着赤子真情,在含蓄处见真章。
# 返顾全词的笔路意脉,历天涯为客,无端见梅,自怜、怜梅,萦回曲折,终归于夜长忆家,收曲以直。梅花客子层层相对而出,一笔双挽而意脉不断,可谓别致。词情词境,将客子之伤心难堪与梅花之伤心难堪交织成一片,将梅枝月中寒影之意象与客子天涯憔悴之形象印合为一境,梅花隐然而为客子之象征,又隐然指向所忆之家园,可谓清新。全词主旨虽然是客子之愁苦,但写出了月中梅枝之寒影,其清峻之精神,便是提神的一笔,便含有一种高致。
不详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邓小军《宋词鉴赏辞典 下》
上一篇:宋·黄升《鹧鸪天·张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