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一声鸣橹":不知哪里传来船桨划水声音响起。
# 橹:安装在船梢或船旁的工具,用人摇,比船桨大。
"惊起满川寒鹭":惊起了水边的寒鹭。
# 鹭:鸟名,嘴直而尖,颈长,白鹭、苍鹭较常见。
"一著画难成":这样的美景难以画出来,
"雪霁乱山无数":只见雪后转晴的无数远山。
# 雪霁:雪住天晴。
"且住":暂且停留。
"且住":暂且停留。
"数遍溪南烟树":数遍那溪水南面朦胧的树木。
宋代词人
赵长卿(?~?),宋代词人。字师有,号仙源居士,南丰(今江西)人,为宋宗室子弟。虽为宗室子孙,但流落异乡,追逐功名未能如愿,恬于仕进,以觞咏自娱。赵长卿远师南唐,近承晏、欧,模仿张先、柳永,颇得其精髓,能在艳冶中复具清幽之致,为柳派一大作家。词作多咏颂风物,也间有讥时诮世、况己喻人的篇章,均清新活泼,自然天成。词风婉约,以“文词通俗,善抒情爱”著名,享誉南宋词坛。代表作品有《惜香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如梦令・汉上晚步》是宋代词人赵长卿创作的一首宋词,属于写景抒怀题材。词中描绘了冬日汉江之上的静谧景致,一声突兀的船桨击水,惊起满川寒鹭,与雪霁后的无数远山相映成趣,生动勾勒出江山的盎然生趣。将不舍离去的悠然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情景交融,别具韵味。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一声鸣橹”是动态描写,以突然出现的声响打破寂静,为画面注入瞬间的动感;“满川寒鹭”原本是静态的景象,被“鸣橹”惊扰后“惊起”,则从静态转为动态,形成由静到动的转折。这两句通过声音与视觉、静景与动景的对比,凸显了环境的清幽。
3. 分段赏析
“何处一声鸣橹”一句,以设问起笔,开篇便抛出疑问,制造出一种神秘而引人探究的氛围。“一声”强调声音的突兀,打破了原本的寂静,同时也侧面烘托出环境的静谧,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安静的汉江边,突然被这声船桨划水声吸引,极具画面代入感。“惊起满川寒鹭”承接上句,点明声音带来的结果。“惊起”生动地描绘出寒鹭被船桨声突然惊动,慌乱飞起的动态画面,“满川”则展现出数量之多,众多寒鹭同时惊飞,场面壮观。一个“寒”字,既点明时节为冬季,又给整个画面增添了清冷的氛围,使景色更具冬日特色。“一著画难成,雪霁乱山无数”两句,是词人对眼前景色的高度赞叹。“一著画难成”直接表明眼前的美景难以用画笔描绘出来,引发读者对景色之美的无限遐想。“雪霁乱山无数”则具体描写景色,“雪霁”说明雪后初晴,“乱山无数”描绘出群山在雪后连绵起伏、错落有致的景象,展现出大自然的壮美与宏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连续两个“且住”,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直白而强烈地表达出词人对眼前景色的不舍与留恋,仿佛词人在内心不断地告诉自己要停下脚步,再多欣赏一会儿。“数遍溪南烟树”通过“数烟树”这一具体行为,将不舍之情具象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词人不忍离去,只能通过数溪南烟雾缭绕的树木,来延长停留时间的心境,情感真挚动人。
上一篇:宋·苏轼《南乡子·自述》
下一篇:宋·王沂孙《声声慢·迎门高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