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èr

朝代:宋作者:宋祁浏览量:1
西
nán
xīn
yuè
chéng
gōu
shén
guāng
yìn
niú
cǎi
chéng
zhǎng
qīng
xiāng
sàn
lóu
tiān
biān
huá
cuī
yún
juǎn
xīng
wài
héng
qiáo
bàn
chóu
shǐ
使
yín
dào
cāng
hǎi
rén
jiān
gōu
shuǐ
dōng
liú

译文

西南方的新月像玉制成的钩子,奕奕闪耀的神灵光彩指引着渡过天河去喂牛的牛郎。白色的月光轻轻浮在承露掌上,清新的香气在曝衣楼上久久不散。天边的华丽帷幕仿佛在催促云彩卷起来,星星之外的银河鹊桥陪伴着客人的忧愁。不要让银河的水流到沧海里,人间的沟水容易向东流去。

逐句剖析

"西南新月玉成钩":西南方的新月像玉制成的钩子,

"奕奕神光渡饮牛":奕奕闪耀的神灵光彩指引着渡过天河去喂牛的牛郎。

"素彩低浮承露掌":白色的月光轻轻浮在承露掌上,

# 低:一作“空”。

"清香不散曝衣楼":清新的香气在曝衣楼上久久不散。

"天边华幄催云卷":天边的华丽帷幕仿佛在催促云彩卷起来,

"星外横桥伴客愁":星星之外的银河鹊桥陪伴着客人的忧愁。

"莫使银河到沧海":不要让银河的水流到沧海里,

"人间沟水易东流":人间的沟水容易向东流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七夕(其二)》是北宋诗人宋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描绘七夕夜景的七言律诗。首联写西南新月如钩,神光中牛郎渡天河的景象,实景与神话结合;颔联从视觉写月光洒在承露掌,从嗅觉写曝衣楼清香不散;颈联绘天宫催云卷、鹊桥伴客愁之景,由景入情;尾联祈愿银河勿入沧海,感慨人间流水易逝。全诗运用多感官描写,融合实景与神话,营造浪漫又带忧愁的氛围,表达了七夕夜景的美好与时光易逝的怅惘,结构完整,情景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子京,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天圣二年,他与兄宋庠同举进士,时称“二宋”“大小宋”。历仕州军,官至翰林学士、史馆修撰。卒谥景文。宋祁博学能文,受西昆体前辈作家影响较深,诗文温雅典丽。善辞赋,现存多为律赋。为文长于议论,尤善议政论兵。其亦能词,《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世称“红杏尚书”。代表作品有《良玉不琢赋》《上三冗三费疏》。著有《宋景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西南新月玉成钩,奕奕神光渡饮牛”“西南新月玉成钩”描绘出西南方的新月像玉钩一样,形象生动;“奕奕神光渡饮牛”则展现出神光闪烁中牛郎渡天河的神话场景。两句结合,既写实景又含神话,拉开了七夕夜景的序幕,营造出浪漫氛围。​颔联:“素彩低浮承露掌,清香不散曝衣楼”“素彩低浮承露掌”写月光轻轻洒在承露掌上,“素彩”指月光,画面柔和;“清香不散曝衣楼”描绘曝衣楼飘散着不散的清香。两句从视觉和嗅觉角度写景,让七夕的夜晚更具质感。​颈联:“天边华幄催云卷,星外横桥伴客愁”“天边华幄催云卷”中“华幄”指天宫帷幕,仿佛在催促云卷,有动态之美;“星外横桥伴客愁”则点出银河鹊桥旁,客愁相伴。由景入情,将神话景象与个人愁绪相连。​尾联:“莫使银河到沧海,人间沟水易东流”“莫使银河到沧海”表达出一种祈愿,不希望银河之水流入沧海;“人间沟水易东流”则感慨人间流水易逝。两句由神话联想到人间,抒发时光易逝的怅惘,深化了忧愁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宋祁《学舍直归》

下一篇:宋·宋祁《和晏相公九日郡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