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啼鸟报春归":山中的啼鸟鸣叫着宣告春天的归来,
"阴阆阳墟翠已滋":山阴与山阳之间,草木已长得郁郁葱葱、苍翠欲滴。
"初筍一枪知探候":刚冒出的竹笋抽出第一枝嫩芽,便知到了采茶的时节,
"乱花三沸记烹时":煮茶时水面泛起层层泡沫如乱花般,记得这是烹煮的恰当时候。
"佛天甘露流珍远":这茶叶如同佛国天降的甘露,珍贵的滋味远远流传,
"帝辇仙浆待汲迟":帝王车驾旁的仙浆却迟迟等待汲取。
"饫罢翛然诵清句":饱尝香茗后,我闲适地吟诵着清雅的诗句,
"赤城霞外想幽期":望着赤城山外的云霞,心中思念着与友人的幽远约期。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子京,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天圣二年,他与兄宋庠同举进士,时称“二宋”“大小宋”。历仕州军,官至翰林学士、史馆修撰。卒谥景文。宋祁博学能文,受西昆体前辈作家影响较深,诗文温雅典丽。善辞赋,现存多为律赋。为文长于议论,尤善议政论兵。其亦能词,《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世称“红杏尚书”。代表作品有《良玉不琢赋》《上三冗三费疏》。著有《宋景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酬赠诗。借天台山茶香与春日景致相融的画面,以及烹茶品饮的生动细节,写出了对友人寄茶的感激与思念,呈现了宋代文人与僧侣间的茶文化交流。
2. 写作手法
起兴:首联“山中啼鸟报春归,阴阆阳墟翠已滋”以山间啼鸟宣告春回大地起兴,用鸟儿的鸣叫和山阴山阳间草木滋长的鲜活景象,自然引出下文春日品茶的主题,为全诗奠定清新明快的基调。渲染:“山中啼鸟报春归,阴阆阳墟翠已滋”通过对“啼鸟报春”“翠已滋”的细致描摹,生动渲染出春日山间万物复苏、绿意盎然的蓬勃生机,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春日山间的鲜活气息。细节描写:颔联“初笋一枪知探候,乱花三沸记烹时”聚焦茶事细节,“初笋一枪”精准写出采茶需把握嫩芽初绽的最佳时节,“乱花三沸”则细致记录煎茶时水沸的火候要点,将采茶、烹茶的过程刻画得具体可感。
3. 分段赏析
首联“山中啼鸟报春归,阴阆阳墟翠已滋”以起兴手法开篇,“啼鸟报春”赋予自然以灵性,“阴阆阳墟翠已滋”则细致描绘山阴山阳间草木竞相滋长的情态,绿意从暗处蔓延至明处,既点明春回大地的时节特征,又以蓬勃生机渲染出春日山间的鲜活气息,为全诗奠定清新明快的基调。颔联“初笋一枪知探候,乱花三沸记烹时”聚焦茶事细节,“初笋一枪”中“一枪”特指茶树初萌的嫩芽,精准捕捉采茶需趁嫩芽未展的最佳“探候”时机;“乱花三沸”则借用煎茶时水面泛起细泡如“乱花”的形态,记录煮水至三沸的关键火候,两句以具象化的描写,将采茶的精准与烹茶的讲究刻画得生动可感,暗藏对制茶技艺的赞叹。颈联“佛天甘露流珍远,帝辇仙浆待汲迟”运用比喻抒情,将友人寄来的天台山茶比作“佛天甘露”与“帝辇仙浆”,既赞茶之珍贵清醇如仙品,又暗写茶叶从天台远寄的情谊——佛前甘露般的珍品跨越山水而来,连帝王渴求的仙浆都难及这份及时与珍贵,字里行间满是对友人寄茶的珍视。尾联“饫罢翛然诵清句,赤城霞外想幽期”以情景交融收束,“饫罢”写出品茶后的满足,“翛然诵清句”尽显身心舒展之态;而“赤城霞外想幽期”则将目光投向友人所在的天台山方向,借赤城山外的绚烂霞景,寄托对与友人相聚的期盼,茶的清醇、春的明媚与友的情谊在此交融,余韵悠长。
上一篇:宋·宋祁《和晏太尉怀寄燕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