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人暗知":春天来了人们在暗中感知,
"何物验来时":靠什么验证春天到来呢。
"林暖树改色":树林温暖树木改换颜色,
"山晴云弄姿":山峦晴朗云彩摆弄姿态。
"归鸿高的的":回归的大雁高高飞翔清晰可见,
"生浪细差差":新生的波浪细细层层参差不齐。
"老帅非行乐":老帅此行不是为了寻欢作乐,
"劭农一驻旂":是为劝勉农事在此停留驻旗。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子京,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天圣二年,他与兄宋庠同举进士,时称“二宋”“大小宋”。历仕州军,官至翰林学士、史馆修撰。卒谥景文。宋祁博学能文,受西昆体前辈作家影响较深,诗文温雅典丽。善辞赋,现存多为律赋。为文长于议论,尤善议政论兵。其亦能词,《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世称“红杏尚书”。代表作品有《良玉不琢赋》《上三冗三费疏》。著有《宋景文集》。
1. 分段赏析
“春来人暗知,何物验来时”两句以设问开篇,巧妙地引出下文对春天到来的探寻。诗人提出春天悄然来临,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感知到它的气息,进而追问究竟有什么事物能够验证春天的到来,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兴趣,为全诗奠定了探索早春踪迹的基调。“林暖树改色,山晴云弄姿”两句是对早春山林景色的细致描绘。“林暖”点明气候变暖,使得树林中的树木悄然改变颜色,由冬日的萧索渐变为早春的新绿,一个“改”字生动展现出树木在春天的变化过程,充满动态感;“山晴”描绘出晴朗天气下的山峦,“云弄姿”则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云彩以人的姿态,仿佛云朵在晴日的天空中肆意舞动,展现出各种美妙的姿态,形象地写出了春日里天空云彩的灵动之美,营造出清新明快的早春氛围。“归鸿高的的,生浪细差差”两句专注于刻画早春的动态景象。“归鸿高的的”中,“归鸿”点明候鸟在春天回归,“的的”形容归鸿高飞时清晰可见的样子,突出归鸿飞翔的高远与自在,展现出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候鸟迁徙的生机;“生浪细差差”描绘水面泛起细细的波纹,“差差”一词细腻地表现出波浪细微、参差不齐的形态,将春风拂过水面,涟漪轻起的画面生动呈现,从另一个角度体现出早春的轻柔与灵动。“老帅非行乐,劭农一驻旂”两句则由景及人,点明主旨。前句表明老帅来到此处并非为了游山玩水、寻欢作乐,“非行乐”三字直接否定,引发读者好奇;后句“劭农一驻旂”给出答案,原来是为了劝勉农事而在此停留,“劭农”体现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驻旂”描绘出老帅停留的场景,使诗歌在展现早春美景的同时,也体现出对民生农事的关注,升华了诗歌的内涵。
上一篇:宋·宋祁《答翰林苏学士》
下一篇:宋·宋祁《赠楞严舒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