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门烟树蔽春廛":宫门外的烟雾遮蔽着春日街市,
# 廛:指市内百姓居住区。,九门:指皇宫。
"小雨初晴泼火前":小雨初晴的寒食节前夕格外清寒。
# 泼火:寒食节禁火,此日下雨,则称“泼火雨”。
"草色引开盘马地":草色蔓延到跑马场边,
# 盘马地:驰马盘旋之地。此指春天绿色郊野延伸得很远。
"箫声催暖卖饧天":箫声里飘来卖糖人的叫卖声温暖了天气。
# 卖饧天:指寒食天。饧:加饴糖的粥。,箫声:卖饧者所吹箫声。
"萦丝早絮轻无著":柳絮如丝蛛网般轻盈难捕捉,
# 早絮:柳初生之絮。,萦丝:春天空中飘扬的游丝。
"弄袖和风细可怜":和风轻拂衣袖惹人怜爱。
"鳌署侍臣贪出沐":翰林院的臣子贪恋休假出游,
# 出沐:休息沐浴,指例假。,鼇署:掌文翰的官署。此指翰林院,作者曾在此供职。
"珉糜珠馅愧颁宣":捧着珍贵点心却愧对皇恩颁赐。
# 颁宣:朝廷分赏。,珠馅:珍贵的食品。,珉糜:珍美之粥。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子京,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天圣二年,他与兄宋庠同举进士,时称“二宋”“大小宋”。历仕州军,官至翰林学士、史馆修撰。卒谥景文。宋祁博学能文,受西昆体前辈作家影响较深,诗文温雅典丽。善辞赋,现存多为律赋。为文长于议论,尤善议政论兵。其亦能词,《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世称“红杏尚书”。代表作品有《良玉不琢赋》《上三冗三费疏》。著有《宋景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社会讽喻诗。描绘了寒食节期间九门烟树掩映春市、细雨初晴市井喧闹的春日景象,表现了对春光的细腻体察与闲适意趣,批判了官僚阶层的奢靡腐败,体现了宋祁作为文人对自然生机的热爱与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
2. 写作手法
白描:“九门烟树蔽春廛”一句,仅以“烟树”“春廛”勾勒出宫阙与市井相接的朦胧春景,未加藻饰却尽显气象。“萦丝早絮轻无著”,以“萦丝”“轻絮”直写柳絮纷飞之态,如工笔淡彩,不着痕迹地传递出寒食时节的轻盈灵动。全篇摒弃繁复铺陈,仅凭简净笔触捕捉自然物象,使春色与闲情浑然相融。通感:“萧声催暖卖饧天”一句,将听觉的“萧声”与触觉的“催暖”交融,以乐声之温软传递春日渐炽的感觉,使无形暖意具象可触。“萦丝早絮轻无著”,视觉中柳絮萦绕如丝的形态,与触觉“轻无著”的飘渺感相叠,赋予春絮灵动虚幻的感觉。通感手法的运用,既突破感官界限,又暗合寒食时节由寒转暖的特征,在视听触觉的交织中,生动勾勒出汴京春日的慵懒与生机。拟人:“草色引开盘马地”一句,赋予草色以人的特征,仿佛青草主动牵引游人驻足盘马之地;“萧声催暖卖饧天”则将箫声拟作催促暖意与市声的使者,生动展现寒食节的热闹。“萦丝早絮轻无著”,将柳絮的飘荡比作情思萦绕却无从着落,暗含春愁;“弄袖和风细可怜”更以风袖相戏的拟人化描写,传递出微风轻拂衣袖的细腻触感。全篇通过拟人化意象,既渲染了节日的鲜活气息,又暗藏侍臣贪逸的讽喻。渲染:“草色引开盘马地,萧声催暖卖饧天”两句,视觉上“草色”绵延牵引出驰骋空间,听觉中“箫声”与市井“卖饧”声交织,将寒食节踏青的鲜活气息与市集暖意交融,烘托出汴京春日的喧腾。“萦丝早絮轻无著”更以柳絮萦绕衣袖的细腻触觉,强化了春风的缱绻质感,暗含对闲适生活的眷恋。
3. 分段赏析
首联“九门烟树蔽春廛,小雨初晴泼火前”以京城春景开篇,“九门烟树”勾勒出寒食节时烟雾缭绕的宫阙与市井交融的朦胧画面,“蔽春廛”既显春意盎然,又暗含市井繁华被烟树遮掩的静谧感。次句“小雨初晴泼火前”点明时令,“泼”字生动传神,既写雨后初晴的明净,又暗含春雨润物无声的生机。诗人以传统寒食节“凄清”的基调为反衬,通过清新明快的笔触,为全诗铺垫了明朗的基调。颔联“草色引开盘马地,萧声催暖卖饧天”视听结合,展现动态春景。“草色引开盘马地”以“引”字拟人化,写草色蔓延至跑马场,暗示春意渐浓;“萧声催暖卖饧天”则以“催”字串联听觉与触觉,描绘寒食节街头卖饧的热闹场景。两句通过“草色”“箫声”的互动,既体现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又暗含对市井生活的细腻观察,呼应后文对节日的感慨。颈联“萦丝早絮轻无著,弄袖和风细可怜”聚焦春日细节,笔触细腻婉约。“萦丝早絮”写柳絮纷飞如丝絮萦绕,“轻无著”暗含飘零无依的怅惘;“弄袖和风”以拟人手法写微风轻拂衣袖,“细可怜”则流露对春日柔美的怜惜。两句以轻柔意象营造出闲适意境,既延续前文的春景描绘,又为尾联的抒情转折埋下伏笔。尾联“鳌署侍臣贪出沐,珉麋珠馅愧颁宣”由景及己,转向自我反思。“鳌署侍臣”自指,直言“贪出沐”,与首联的闲适形成呼应;“珉麋珠馅”与“愧颁宣”形成对比,既暗含对寒食节祭祀传统的尊重,又流露对自身受皇恩的谦逊态度。全诗以自省收束,深化了节日的文化意蕴与士大夫的责任意识。
上一篇:宋·宋祁《偶思桓景登高故事》
下一篇:宋·宋祁《寿州十咏·斋云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