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táng
bài

朝代:宋作者:宋祁浏览量:1
shí
chū
xiǎo
qián
guī
jiàn
wǎng
rán
qiū
hòu
jiàn
shuāng
hòu
shǎo
bái
tóu
huáng
liǎng
xiāng
lián

译文

离去的时候荷花刚刚长出水面,小小的如同铜钱,归来时却看到荷花已经枯萎,心中不禁涌起怅惘之情。秋后荷花渐渐稀疏,经霜之后就更少了,荷叶枯黄,荷花残败,二者相互映衬,更觉惹人怜惜。

逐句剖析

"去时荷出小如钱":离去的时候荷花刚刚长出水面,小小的如同铜钱,

"归见荷枯意惘然":归来时却看到荷花已经枯萎,心中不禁涌起怅惘之情。

"秋后渐稀霜后少":秋后荷花渐渐稀疏,经霜之后就更少了,

"白头黄叶两相怜":荷叶枯黄,荷花残败,二者相互映衬,更觉惹人怜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塘败荷》是宋代宋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离去之际,塘中新生的荷叶尚如铜钱般小巧玲珑,鲜嫩可爱,尽显生机。然而,待其归来,映入眼帘的却是荷叶衰败之景,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惘然。随着秋意渐浓,寒霜降临,那残败的荷叶愈发稀少,愈发显得凋零落寞。在目睹荷叶这一由盛转衰的过程中,诗人不禁联想到自身。岁月流转,恰似荷叶的生长历程,自己已然走过少年、中年,如今步入衰老之境。于是,诗人将人的情感赋予败荷,仿佛自己与那衰败的荷叶惺惺相惜。二者不仅对自身的变化满怀感慨与怜惜,更对彼此的境遇感同身受,相互同情。这种情感交融,深刻地传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变迁的无奈与惆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子京,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天圣二年,他与兄宋庠同举进士,时称“二宋”“大小宋”。历仕州军,官至翰林学士、史馆修撰。卒谥景文。宋祁博学能文,受西昆体前辈作家影响较深,诗文温雅典丽。善辞赋,现存多为律赋。为文长于议论,尤善议政论兵。其亦能词,《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之句,世称“红杏尚书”。代表作品有《良玉不琢赋》《上三冗三费疏》。著有《宋景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借景抒情诗。描绘了诗人经历一段时间后,看到秋塘中荷花从初绽时如小钱般的幼小模样,到归来时已枯萎的巨大变化。诗中体现出随着秋天深入、寒霜降临,荷花日益稀少。诗人由荷的变化联想到自己的白发,将自身与败荷相怜。营造出一种凋零、落寞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由盛转衰这一过程的惆怅与怜惜之情。

2. 分段赏析

“去时荷出小如钱,归见荷枯意惘然”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荷花在不同时间的状态。“去时”和“归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荷花的变化。“荷出小如钱”形象地描绘出荷花刚刚长出水面时的小巧可爱,“小如钱”这一比喻生动贴切。“荷枯”则直接点明了荷花如今的衰败状态,“意惘然”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怅惘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感伤的基调。“秋后渐稀霜后少,白头黄叶两相怜”进一步描写了秋后和霜后荷花的衰败景象。“秋后渐稀霜后少”,随着季节的变化,荷花逐渐稀少,“渐稀”和“少”两个词强调了这种变化的过程。“白头黄叶两相怜”,“白头”形容荷叶枯黄卷曲的样子,“黄叶”则直接点明荷叶的颜色,二者相互映衬,更显衰败之态。“两相怜”则赋予了荷花和荷叶以人的情感,仿佛它们也在为彼此的衰败而感到怜惜,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宋祁《鸡答》

下一篇:宋·宋祁《赠潘斋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