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áo
chuān

朝代:宋作者:王十朋浏览量:1
liú
shuǐ
táo
huā
shì
fēi
shí
lín
yān
cǎo
shàng
fāng
fēi
shān
zhōng
shǔ
liáo
chuī
yǎn
fēng
chén
qiě
shèng
shì
nán
zhāo
qín
jìn
yǐn
xīn
ài
xún
zhēn
kōng
guī
xiào
zhǐ
qiū
fēng
rào
cuì
wēi

译文

桃花流水依旧,而人世已非往昔,石林边的烟草仍然散发着芬芳。山中烹煮粗饭,权作午食,暂忘尘世劳碌,歇息身心。盛世难招古代隐士出山,我心独爱隐者的荷衣。寻访仙人未遇,只得空返,笑指秋风萦绕青青山峦。

逐句剖析

"流水桃花世已非":桃花流水依旧,而人世已非往昔,

"石林烟草尚芳菲":石林边的烟草仍然散发着芬芳。

"山中鸡黍聊炊午":山中烹煮粗饭,权作午食,

"眼底风尘且息机":暂忘尘世劳碌,歇息身心。

"圣世难招秦晋隐":盛世难招古代隐士出山,

"野心独爱芰荷衣":我心独爱隐者的荷衣。

"寻真不遇空归去":寻访仙人未遇,只得空返,

"笑指秋风绕翠微":笑指秋风萦绕青青山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桃川》是南宋状元王十朋创作的七言律诗。诗人借桃花流水、石林烟草等意象,抒发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典故意象对比为手法,首联定物是人非基调,颔联展隐逸向往,颈联借“芰荷衣”“秦晋隐”表高洁志趣,尾联以秋风翠微深化超脱意境。诗中八句五十六字,将对尘世的观照与隐逸情怀相融,借景抒情、用典自然,尽显含蓄蕴藉风格,是南宋山水隐逸题材诗作中,借景述怀、以典寄志的典型,展现出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与精神追求,在古典诗歌借景抒情传统里添独特一笔。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

王十朋(1112~1171),南宋文学家。字龟龄,号梅溪,谥忠文,祖籍温州乐清(今属浙江)。绍兴进士,曾任秘书郎、侍御史等职。隆兴北伐失败,力主恢复大业不可因一败而动摇,未被采纳,出知饶、湖等州,救灾除弊,颇有治绩。官至龙图阁学士。王十朋学识渊博,诗才横溢,凡眼前景物,常常感而成诗,大多是爱民忧民、寓含教育之作。代表作品有《御试策》《应诏陈弊事》《论史浩札子》《论进取利害札子》《上殿札子》等。著有《梅溪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至乾道七年(1171年),当时他已高中状元并在任官。身为以直谏著称的政治家,王十朋在官场中可能经历诸多复杂之事,他借山水田园题材,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纪游抒怀诗。借流水桃花、石林烟草等意象,抒发世事变迁的感慨,展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借“芰荷衣”“秦晋隐”等典故,表达高洁志趣,以秋风翠微作结深化超脱意境。

2. 写作手法

用典:首联“流水桃花世已非”暗用《桃花源记》典故,将桃源幻境与现实沧桑对比;颈联“圣世难招秦晋隐”反用介子推隐居典故,“野心独爱芰荷衣”化用《离骚》句意,借典故丰富情感与志趣表达。对比:“流水桃花世已非,石林烟草尚芳菲”中,以“流水桃花”的变迁与“石林烟草”的恒久对比,凸显人世无常;全诗前两联“山中鸡黍聊炊午,眼底风尘且息机”写当下实景,后两联引入历史典故,形成对比。虚实相生:“山中鸡黍聊炊午”实写山居简景,“眼底风尘且息机”虚抒避世之念,虚实交织,深化隐逸向往。以景结情:尾联“笑指秋风绕翠微”以秋风萦绕翠微之景,收束全诗,将寻访未果的怅惘化为与自然相融的豁达。意象组合:从“流水桃花”到“石林烟草”再到“芰荷秋风”,形成意象链,借植物荣枯隐喻世事与人生选择。

3. 分段赏析

首联“流水桃花世已非,石林烟草尚芳菲”,化用《桃花源记》的意境,“流水桃花”本是理想中安宁的桃源象征,诗人却以“世已非”点出世事变迁的沧桑;而“石林烟草”依旧芬芳,以自然的恒久反衬人世的无常,开篇便奠定物是人非的怅惘基调。颔联“山中鸡黍聊炊午,眼底风尘且息机”,描绘出山中简朴的生活图景。“鸡黍”让人联想到孟浩然笔下淳朴的田园交往,诗人借这一意象勾勒出暂避尘嚣的山居场景;“息机”则直抒胸臆,表达了暂时放下世俗纷扰、寻求内心安宁的愿望,虚实相衬间,隐逸之思愈发真切。颈联“圣世难招秦晋隐,野心独爱芰荷衣”,巧用典故深化志趣。“秦晋隐”暗指古代坚守气节的隐士,诗人说“圣世难招”,暗含对当世容不下真隐士的感慨;“芰荷衣”化用屈原诗句,以香草象征高洁品格,表明自己独爱这份清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尾联“寻真不遇空归去,笑指秋风绕翠微”,以景结情,余味悠长。寻访隐士未果的失落,在“笑指”的洒脱中化为与自然相融的豁达,秋风萦绕翠微的画面,既呼应了前文的山水意象,又将情感推向超脱的境界,让全诗的隐逸情怀在宁静中沉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十朋《二郎神·深深院》

下一篇:宋·王十朋《点绛唇·国香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