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菊方好":秋天离去菊花正美好,
"天寒花自香":天气寒冷花儿自飘香。
"深怀傲霜意":深怀傲视寒霜的意志,
"那肯媚重阳":怎么愿意逢迎已过的重阳。
南宋文学家
王十朋(1112~1171),南宋文学家。字龟龄,号梅溪,谥忠文,祖籍温州乐清(今属浙江)。绍兴进士,曾任秘书郎、侍御史等职。隆兴北伐失败,力主恢复大业不可因一败而动摇,未被采纳,出知饶、湖等州,救灾除弊,颇有治绩。官至龙图阁学士。王十朋学识渊博,诗才横溢,凡眼前景物,常常感而成诗,大多是爱民忧民、寓含教育之作。代表作品有《御试策》《应诏陈弊事》《论史浩札子》《论进取利害札子》《上殿札子》等。著有《梅溪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咏菊诗。生动描写了出菊花于霜寒中傲然绽放的姿态,表达了对菊花那种不趋炎附势、卓然独立的孤高品格的赞赏。
2. 分段赏析
首句“秋去菊方好”点明时令:在秋末冬初,百花凋零之际,菊花却恰好绽放出最盛的风华。“方好”二字,既凸显了菊花适时而盛的独特魅力,更通过“去”(百花凋零)与“好”(菊花盛开)的鲜明对比,突显出它虽不在合适季节生长而绽放的旺盛生命活力。次句“天寒花自香”进一步深化菊花的特质:即便寒气侵袭,严霜逼迫,菊花非但不显萎顿,反而幽香四溢,沁人心脾。一个“自香”,赋予菊花一种主动散发芬芳的品格,含蓄道出它不为严酷环境所动,始终保持本真的风采,从容与坚定。第三句“深怀傲霜意”则由外转内,直指菊花精神的精髓。“傲霜”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菊花坚韧不屈的人格;“深怀”二字,则强调其内在对风骨的执着坚守,既呼应了前两句铺垫的刚劲气质,又为高潮的到来积蓄力量。末句“那肯媚重阳”是全诗意境的升华。“媚”字用得极具表现,既隐含了对世间趋炎附势的批判,又从反面衬托出菊花孤高绝俗、不随时流的孤傲情操。而“重阳”这一特定节日,巧妙暗示了众人逢节赏菊的习俗背景,“那肯”则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宣告菊花绝不迎合世俗、不取媚于时的独立宣言。至此,诗人借菊花所寄托的傲岸风骨与高洁情怀,得到酣畅淋漓的抒发。
上一篇:宋·王十朋《书院杂咏 牡丹》
下一篇:宋·王十朋《和韩李花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