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ǔ
quán
·
·
chūn
chū
lái

朝代:宋作者:晏殊浏览量:1
chūn
chū
lái
biàn
chāi
hóng
fāng
qiān
wàn
shù
liú
yīng
fěn
dié
dòu
fān
fēi
liàn
xiāng
zhī
quàn
jūn
jīn
jiǔ
kàn
huā
qiǎng
yǐn
míng
zhāo
hòu
jiàn
fāng
shí

译文

春天的景色刚刚到来,遍地绽放的红色花朵有千万棵,飞舞的黄莺和粉色的蝴蝶互相争着飞舞。眷恋着芬芳的花枝。劝您不要吝惜华贵的金缕衣。举杯赏花定要尽情痛饮,明天、后天之后花朵就会逐渐凋零。珍惜这芬芳的时节吧。

逐句剖析

"春色初来":春天的景色刚刚到来,

"遍拆红芳千万树":遍地绽放的红色花朵有千万棵,

"流莺粉蝶斗翻飞":飞舞的黄莺和粉色的蝴蝶互相争着飞舞。

"恋香枝":眷恋着芬芳的花枝。

"劝君莫惜缕金衣":劝您不要吝惜华贵的金缕衣。

# 缕金衣:即金缕衣,此处因平仄关系而将前二字调换。

"把酒看花须强饮":举杯赏花定要尽情痛饮,

"明朝后日渐离披":明天、后天之后花朵就会逐渐凋零。

"惜芳时":珍惜这芬芳的时节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酒泉子·春色初来》是北宋词人晏殊创作的一首婉约词,全词围绕惜春的主题展开。上阕从“春色初来”起笔,描绘出“流莺粉蝶斗翻飞”的春日盛景;下阕则借“劝君莫惜缕金衣”的劝诫之语,抒发对“明朝后日渐离披”这时光易逝的深沉感叹。这首词遵循《酒泉子》变体十七的格式要求,前段押支韵,后段转用微韵,体现出晏殊对唐五代词调传统的继承与创新。词中如“把酒看花须强饮”等句子,既流露了词人闲适雅致的情思,又隐含着“惜芳时”的哲理,与其一贯含蓄典雅的创作风格相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晏殊历经北宋真宗、仁宗两朝,身居显要官职,他的词作大多完成于宴饮唱和的场合。词中“把酒看花”的意象与他另一首词《浣溪沙》中的“一曲新词酒一杯”相互呼应,都展现出士大夫阶层闲雅的生活方式。词里“明朝后日”所流露出的时光忧虑,也隐约契合了作者晚年对生命短暂的深切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惜时词。此词描写了​​春天万物复苏、百花争艳、莺飞蝶舞的盎然生机以及文人雅士把酒赏花的场景​​,表达了​​对美好春光易逝的感伤和对及时行乐、珍惜当下时光的强烈劝勉​​。

2. 写作手法

对比:“明朝后日渐离披”​​与“遍拆红芳千万树,流莺粉蝶斗翻飞。恋香枝”​​构成对比。词的下片这句“明朝后日渐离披”描绘了未来花朵凋零、枝叶散乱的衰败景象,与上片浓墨重彩渲染的当下春光明媚、生机勃勃和繁花似锦的盛景形成了时间上的今昔对比​​和​​景物上的盛衰对比​​。这种鲜明的反差,有力地突出了春光易逝、美景难留的主题,从而引发出下文的珍惜当下、及时行乐之意。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春色初来”点明正值早春。“遍拆红芳千万树”,“遍拆”二字赋予春色以生命力,生动展现出百花骤然怒放、遍野红艳的蓬勃景象,而“千万树”的夸张则强有力地渲染出春意的浩荡,勾勒出绚丽的视觉画面。“流莺粉蝶斗翻飞,恋香枝”。色彩明丽的黄莺与粉蝶点缀着春色。“斗翻飞”中一个“斗”字刻画出莺蝶争相追逐嬉戏的情态,生动隐喻万物生机勃发、竞相争春,“恋香枝”则赋予昆虫人格化情感,侧面烘托出花枝芬芳的强烈吸引力。渲染出春日里生机盎然、沉醉喧闹的浓郁氛围。​​下片“劝君莫惜缕金衣”一句,“缕金衣”借代华美贵重的服饰,“莫惜”二字直接发出劝诫,打破了上片愉悦氛围,暗示在无边的春色面前,物质享乐何其渺小,为下文抒怀埋下伏笔。“把酒看花须强饮”承续劝诫之意。此处的“强饮”并非意指消极酗酒,而是强调要怀抱一种把握当下、主动行乐的姿态。花与酒意象并举,呼应了古典诗词中“花间饮酒”的情境,凸显出及时行乐的主题。“明朝后日渐离披”一句,直指春光易逝的残酷现实。“明朝后日”通过紧迫的时间递进,与上片“初来”形成强烈反差,深刻揭示自然规律的无情。结尾“惜芳时”三字卒章显志,点明全词主旨。一个凝聚深情的“惜”字,既表达了对春光无限的珍视,也包含着恳切的呼吁,明示“赏春须趁早”的核心主题。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是《酒泉子》变体十七的代表作品,在词调演进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明代的《花草粹编》和清代的《历代诗余》这两部重要词选,都收录了它。在现代学者研究中,该词也常被用来解读晏殊作品中体现的“富贵气象”美学特点。同时,词中表达的“惜芳时”意蕴,和《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一词一样,集中反映了晏殊词作中对时间流逝的关注和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晏殊《采桑子·林间摘遍双双叶》

下一篇:宋·晏殊《望仙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