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花最是黄葵好":秋天的花儿里,最数黄葵惹人喜爱。
"天然嫩态迎秋早":它天生带着一股娇柔的姿态,比旁的秋花更早迎着秋光绽放。
"染得道家衣":那花朵的颜色,像是被道家染就的素衣。
"淡妆梳洗时":又像女子化了淡雅的妆容,刚梳洗完的模样。
"晓来清露滴":清晨的清露滴滴答答落下来。
# 清露:洁净的露水。
"一一金杯侧":每一朵都像金色的酒杯微微倾斜。
"插向绿云鬟":把这花插在女子乌亮的发鬓间。
# 鬟:一作鬓。
"便随王母仙":仿佛连人都跟着王母娘娘,要飞升成仙去了。
# 王母仙:传说中的神仙,王母娘娘。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人聚焦秋日里的黄葵花,描绘其天然的娇柔姿态、淡雅模样,以及晨露点缀下如金杯般的灵动,还有插入发间似伴仙人的超凡之景,表达了对黄葵花的喜爱与赞美,暗含对高洁脱俗气质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比喻:“晓来清露滴。一一金杯侧。”意思是清晨的黄葵花朵微微低垂,花瓣舒展如杯口,颜色金黄透亮,好像一个个倾斜的金杯承接清露。将黄葵花形比作金杯,生动形象地写出黄葵花形的特征,又以“金杯”的贵重写出了黄葵花的娇美。
3. 分段赏析
上片:“秋花最是黄葵好”两句是全词总起。首句以“最是”“好”直抒胸臆,开门见山点出秋花中黄葵最令人称道;次句“天然嫩态”“迎秋早”用“天然”二字强调其未经雕琢的灵秀气质,“迎秋早”则突出它早于众花绽放的生机——未写花形花色,先传其“早”与“纯”的气质,已见作者偏爱。“染得道家衣”两句聚焦色彩与姿态。“染得”妙喻黄葵花色如被道家素衣浸染,自然晕染出淡雅色泽;“淡妆梳洗时”以拟人手法,将其比作晨起轻施粉黛的女子,“淡”字紧扣“天然”,既呼应前句“嫩态”,又强化了素净不艳的气质,画面鲜活如在眼前。下片:“晓来清露滴”两句转向细节刻画。“晓来”限定时间为清晨,“清露滴”以微小水珠缀于花瓣,为静态的花朵添动态生机;“一一金杯侧”巧用比喻,将绽放的黄葵比作倾斜的金酒杯,状花朵错落之态,露珠与花形的配合,更显玲珑可爱。“插向绿云鬓”两句收束升华。“插向”衔接佩戴场景,“绿云鬓”以乌发衬花色,红(黄)绿对比鲜明;“便随王母仙”借西王母的仙话意象,将黄葵的美从人间延伸至仙境——佩戴此花如伴仙子,余韵悠长,将对花的喜爱推向浪漫想象的高潮。
上一篇:宋·晏殊《端午词·内廷》
下一篇:宋·晏殊《喜迁莺·曙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