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宋作者:晏殊浏览量:1
yún
duō
dǒu
bǐng
què
yōng
màn
qiáo
chí
ruò
jiào
jīng
wèi
tián
hàn
shuǐ
hái
yīng
yǒu
jìn
shí

译文

天空中云幕不多,斗柄在缓缓移动,喜鹊和乌鸦慵懒缓慢,使得鹊桥搭建延迟。如果让精卫去填平天河,这阻隔的天河之水也应该有干涸的时候。

逐句剖析

"云幕无多斗柄移":天空中云幕不多,斗柄在缓缓移动,

"鹊慵乌慢得桥迟":喜鹊和乌鸦慵懒缓慢,使得鹊桥搭建延迟。

"若教精卫填河汉":如果让精卫去填平天河,

"一水还应有尽时":这阻隔的天河之水也应该有干涸的时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七夕》是宋代晏殊创作的诗作。此诗围绕七夕这一传统节日展开。首句“云幕无多斗柄移”描绘出七夕夜空的天象,云幕稀疏,北斗星斗柄移动,点明了时间和环境氛围。“鹊慵乌慢得桥迟”,运用拟人的手法,说喜鹊慵懒、乌鸦缓慢,使得鹊桥迟迟搭成,从侧面烘托出牛郎织女相会的来之不易。后两句“若教精卫填河汉,一水还应有尽时”则引入精卫填海的典故,说如果让精卫去填银河,银河也会有填尽的时候,表达出一种对坚毅精神的肯定,同时也蕴含着对牛郎织女爱情受阻的同情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富有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与七夕节日相关的诗。描绘了云幕不多,斗柄移动,而负责搭建鹊桥的鹊和乌却慵懒缓慢,致使鹊桥搭建延迟的情景。诗人进而突发奇想,假设让精卫去填平天河,认为一水之隔或许终有尽头。通过这些内容,表达了对牛郎织女爱情因天河相隔的同情,同时展现了诗人对传统七夕传说的独特视角与思考。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中“若教精卫填河汉,一水还应有尽时”运用了精卫填海的典故。诗人借精卫填海的故事,设想让精卫去填天河,表达出对牛郎织女爱情被天河阻隔的同情,含蓄地抒发了对爱情受束缚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云幕无多斗柄移,鹊慵乌慢得桥迟。”首句描绘七夕之夜的天象,“云幕无多”写出天空云彩稀少的景象,“斗柄移”点明时间是夜晚且随着时间推移,星斗的位置发生变化。“鹊慵乌慢得桥迟”,这里将喜鹊和乌鸦拟人化,“慵”和“慢”赋予它们人的慵懒、迟缓的特性,使得鹊桥迟迟不能搭成,生动地表现出牛郎织女相会面临的重重阻碍,也暗示出他们爱情的来之不易。“若教精卫填河汉,一水还应有尽时。”这两句引入精卫填海的典故,诗人突发奇想,假如让精卫去填银河,即便银河浩瀚,按照精卫那种坚毅不拔的精神,总有一天也会被填满。“若教”一词引出假设的情境,“一水还应有尽时”表达出一种对坚定意志的肯定,同时也与前文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的情况形成对比,蕴含着对牛郎织女爱情受阻的同情,以及对世间事物发展规律的思考,富有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晏殊《端午词·御阁》

下一篇:宋·晏殊《端午词·升王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