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帘半下香销印":珠帘半垂着,香气已经消散。
# 香销印:香印,用香印造型的香。又称作香篆、印香、篆香。最初用于寺院诵经时,后来在民间也很流行,通过看香焚烧的程度和烧出来的粉末的样子来计算时间。香印在唐代时就已开始流行,唐诗中多有体现。这里形容印记燃烧尽了,表示时间已经很晚。
"二月东风催柳信":二月的东风吹拂,催促着柳树传递春的讯息。
# 柳信:柳枝抽叶的信息。,东风:春风。
"琵琶旁畔且寻思":在琵琶旁边暂且沉思默想,
# 琵琶:暗用白居易《琵琶行》句:“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鹦鹉前头休借问":在鹦鹉面前不要开口询问。
# 鹦鹉:借用朱庆馀《宫词》句:“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惊鸿去后生离恨":自从那次离别后,心中生出了离别的怨恨。
# 惊鸿:形容美女。
"红日长时添酒困":漫长的白日里,喝酒更添了几分困顿,
"未知心在阿谁边":不知道(他的)心在谁的身边,
# 阿谁:谁人。阿:语气助词,无义。
"满眼泪珠言不尽":满眼泪珠,(心中的离情)难以说尽。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情词,介绍了深闺女子的生活情景,描绘了她在春日里的思念与落寞,体现了她因离别而生的愁绪和对心上人的牵挂,营造了寂静、冷清又带着淡淡忧伤的氛围,表达了女子难以言说的相思之情和内心的怅惘。
2. 分段赏析
上片“珠帘半下香销印”:珠帘没有完全垂下,只掩住一半门窗,像是藏着半遮半掩的心事。曾经萦绕室内的香气已消散无踪,只留下一点淡淡的印记。这昏暗又寂静的场景,像一层薄纱裹住女子的心境,没有浓烈的悲戚,却处处透着挥之不去的落寞,连空气都带着几分滞重。“二月东风催柳信”:室外已是二月,东风带着暖意拂过,催得柳树冒出新绿,传递着春天的消息。本该是让人舒展的景致,落在这深闺女子眼里,反倒像一根细针,轻轻刺着心底的牵挂。春景越热闹,越衬得室内冷清,也越容易勾起对过往相聚的回忆。“琵琶傍畔且寻思”:女子坐在琵琶旁边,手指或许偶尔碰一下琴弦,又轻轻收回,只是静静出神。琵琶本是用来弹唱心事的,此刻却成了她沉思时的陪伴。她在想什么?是回忆某次相聚时的琴声,还是琢磨该如何排遣这漫长的等待?千头万绪在心里打转,却找不到出口。“鹦鹉前头休借问”:她特意叮嘱旁人,不要在鹦鹉面前问起自己的心事。那只羽毛鲜亮的鹦鹉,机灵得很,学舌学得惟妙惟肖。女子的顾虑里藏着少女般的娇羞,也藏着一份不安,怕那些说不出口的牵挂,被鸟儿当作寻常话语传出去,碎了这份隐秘的念想。下片“惊鸿过后生离恨”:自从那次像惊鸿般短暂的相聚又分别后,离别的怨恨就悄悄生了根。“惊鸿”二字,藏着相遇时的美好,也藏着相聚的短暂。这怨恨不是激烈的愤怒,更像是一种绵长的钝痛,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慢慢浸满了心房。“红日长时添酒困”:太阳慢慢升高,又缓缓西斜,漫长的白日总也过不完。女子一杯接一杯地喝酒,想借酒驱散心头的愁绪,可酒意带来的只有更深的困顿和恍惚。时间在这里仿佛走得特别慢,每一分每一秒都带着沉甸甸的思念,压得人提不起精神。“未知心在阿谁边”:她忍不住在心里问,那个人此刻心里想着谁呢?这话问得轻,像一阵风拂过水面,却带着藏不住的在意。其实她未必真的想知道答案,只是这份牵挂太满,总得找个出口。哪怕是这样一句自问,也能让心里的思念稍稍松动些。“满眼泪珠言不尽”:眼眶里早已蓄满了泪水,顺着脸颊滑落,一滴接一滴。心里有太多话想说,关于等待的漫长,关于思念的煎熬,可话到嘴边,却发现怎么也说不全。不是不想说,而是千言万语都被这汹涌的情绪堵着,最后只剩下无言的泪水,默默诉说着道不尽的相思。
上一篇:宋·晏殊《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