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píng
yuè
·
·
chūn
lái
qiū

朝代:宋作者:晏殊浏览量:1
chūn
lái
qiū
wǎng
shì
zhī
chù
yàn
guī
fēi
lán
guāng
jǐng
qiān
liú
zhù
jiǔ
lán
rén
sàn
chōng
chōng
xián
jiē
tóng
nián
jīn
qián
huáng
西
fēng

译文

春天到来秋天离去。过去的事情如今在哪里呢。燕子飞回,兰草上的露珠如在哭泣。美好的时光无论怎样都留不住。酒宴结束,人们散去,(我)忧愁不安。独自在空闲的台阶上倚靠着梧桐树。还记得去年的今天,依然像以前一样是黄叶飘飞,西风萧瑟。

逐句剖析

"春来秋去":春天到来秋天离去。

# 春来秋去: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往事知何处":过去的事情如今在哪里呢。

"燕子归飞兰泣露":燕子飞回,兰草上的露珠如在哭泣。

# 兰泣露:兰花在露中哭泣。泣露,兰花上露水滴下来像哭泣的泪水。

"光景千留不住":美好的时光无论怎样都留不住。

# 千留:千百遍地挽留。,光景:风光景色。

"酒阑人散忡忡":酒宴结束,人们散去,(我)忧愁不安。

# 忡忡:忧愁的样子。,酒阑:饮酒结束。阑,阑珊,将尽。

"闲阶独倚梧桐":独自在空闲的台阶上倚靠着梧桐树。

# 梧桐:梧桐树,落叶乔木。,闲阶:犹言空阶。

"记得去年今日":还记得去年的今天,

"依前黄叶西风":依然像以前一样是黄叶飘飞,西风萧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清平乐·春来秋去》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上片以“春来秋去”起笔,借燕子南飞、兰花垂露等意象,勾勒出时光匆匆、美景难留的怅惘;下片描绘酒宴散后,闺人在冷清孤寂中借酒消愁,独倚梧桐回忆“去年今日”,彼时同样是“黄叶西风”,同样被离愁萦绕,足见相思之苦由来已久。全词紧扣酒阑人散后的感触,通过对闺人心理与意识流动的细腻刻画,将好景易逝的哀愁、忆旧怀人的惆怅展现得淋漓尽致,以含蓄婉约的笔触,体现出晏殊词作善于捕捉细微情感、抒发深婉情思的艺术特色,堪称写尽时光与离愁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清平乐·春来秋去》的具体创作年代虽已无从考证,但从词作中仍可窥见晏殊的创作风格与时代印记。晏殊笔下常流露出因岁月更迭而生的伤感,这种情绪本质上是封建社会自中晚唐走向衰微之际,人们内心“迟暮黄昏”般时代心理的投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点晏殊词作,指出其风格或洒脱疏朗,或悲壮深沉,精准地揭示出晏词对时代悲怆心理的深刻诠释。而这首《清平乐》,正是通过细腻的情感铺陈,将这种贯穿时代的沧桑感与哀愁展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伤春悲秋、感慨时光与往事的词。描绘了春去秋来的季节更迭,燕子归来,兰草上露珠如泣,营造出时光流逝的氛围。酒阑人散后,词人独自闲倚梧桐,触景生情,回忆起去年同样的时节,同样的黄叶西风,表达了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无奈,以及对往事的深深追忆,透露出因物是人非而产生的惆怅情绪。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全词多处借景抒情,如“燕子归飞兰泣露”,借燕子归巢、兰草滴露之景,烘托出时光流逝带来的感伤。“黄叶西风”描绘秋天萧瑟之景,强化了物是人非的惆怅,使情感表达更为含蓄且富有感染力。对比:“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将今年与“去年今日”作对比,同样是黄叶飘零、西风萧瑟的时节,然而时光流转,人事已非,通过今昔对比,更添物是人非之感,强化了对往昔的怀念以及人生无常的感慨。反衬:以实写虚,“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去年今日”与当下的“黄叶西风”相互映照,今昔对比,不仅赋予词作厚重的历史感,更衬托出跨越时空的哀愁。

3. 分段赏析

上片围绕“往事难留”的感慨铺陈,将主人公对时光飞逝、美好消逝的无奈与怅惘展现得淋漓尽致。开篇“春来秋去”四字,以季节更迭的迅疾,道出岁月匆匆,往昔之事如消散云烟,难觅踪迹,奠定了全词的悲怆基调。后两句承接时序流转,描绘秋光将尽时,南飞的燕子、凝露的幽兰,在主人公眼中,燕子归巢似是离人远去,兰叶垂露仿若悲泣,此情此景引其无数次试图挽留秋光,却终究徒劳。“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生动勾勒出美好事物转瞬即逝的残酷现实。主人公对秋光的挽留,实则是对过往美好、昔日佳人的深切眷恋,期盼能重续旧缘。可一切皆成泡影,这份求而不得的怅恨,随着时光流逝愈发浓重,令人愁绪满怀。下片聚焦于闲阶梧桐下独自伤怀的主人公,通过特写镜头,既刻画其形单影只的外在姿态,又深入展现其悲戚惆怅的内心世界。开篇两句紧承上片,从景语过渡到情语,细致描摹主人公借酒消愁的无奈。饮酒本欲留住美好光景、排遣心中哀伤,然而酒尽客散后,徒留无尽空虚,更添惆怅。后两句直抵心灵深处,点明其愁思根源——睹景思人。年年西风起,黄叶落,自然规律不可逆转,面对这无法挽留的时光与人事,主人公深刻体悟到人生的变幻无常。“去年今日”与当下的“黄叶西风”相互映照,今昔对比,不仅赋予词作厚重的历史感,更让这份跨越时空的哀愁显得愈发深沉,余韵悠长,引人深思。

4. 作品点评

此词以细腻笔触描摹别愁,刻画主人公在酒宴散场后的孤独情境。短暂欢愉如泡影般消散,不仅未缓解愁绪,反而令愁怨愈发浓重,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将其卷入忧虑不安的情绪漩涡。词作结尾“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直抒胸臆,点明去年此时,同样是黄叶飘零、西风吹拂的秋日,主人公与佳人在此相会又分别。时光轮回,相似的秋景勾起往昔回忆,这份“秋愁”的根源,正是对故人深切的思念与眷恋,短短两句,道尽相思之苦与岁月沧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晏殊《燕归梁·金鸭香炉起瑞烟》

下一篇:宋·晏殊《瑞鹧鸪·江南残腊欲归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