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é
liàn
huā
·
·
lián
fēng
qīng
shuāng
yàn

朝代:宋作者:晏殊浏览量:1
lián
fēng
qīng
shuāng
yàn
hòu
xǐng
lái
liǔ
fēi
liáo
luàn
xīn
shì
chūn
yóu
wèi
jiàn
hóng
yīng
luò
jìn
qīng
tái
yuàn
bǎi
chǐ
zhū
lóu
xián
biàn
nóng
yún
zhē
rén
miàn
qiāng
guǎn
chuī
bié
yuàn
cháng
gèng
wéi
xīn
shēng
duàn

译文

帘幕在微风的吹拂下,款款摆动,燕子轻语呢喃,像是交流着情话。午后醒来,柳絮随风纷飞凌乱。整整一个春天,心里所想的情人至今仍未见。红色的花瓣落光了,庭院里布满了青苔。在百尺高楼之上,将所有的栏杆倚遍。但那细雨和浓云,总是将视线遮拦。羌笛不必吹奏那哀怨的离别曲调。即便没有愁肠,也会被这新曲触动而肝肠寸断。

逐句剖析

"帘幕风轻双语燕":帘幕在微风的吹拂下,款款摆动,燕子轻语呢喃,像是交流着情话。

"午后醒来":午后醒来,

# 午后醒来:一作午醉醒来。

"柳絮飞撩乱":柳絮随风纷飞凌乱。

# 撩乱:纷乱,同“缭乱”。皎然《古别离》:“使我归梦兮撩乱。”

"心事一春犹未见":整整一个春天,心里所想的情人至今仍未见。

# 犹:还,仍。,心事:心中所思虑或期待的事。谢眺《新亭清别范零陵云诗》:“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

"红英落尽青苔院":红色的花瓣落光了,庭院里布满了青苔。

# 红英落尽青苔院:一作余花落尽青苔院。

"百尺朱楼闲倚遍":在百尺高楼之上,将所有的栏杆倚遍。

# 倚:靠。,百尺朱楼:朱楼即红楼,富家女子所居,“百尺”形如其高。

"薄雨浓云":但那细雨和浓云,

"抵死遮人面":总是将视线遮拦。

# 抵死:总是,老是。

"羌管不须吹别怨":羌笛不必吹奏那哀怨的离别曲调。

# 羌管不须吹别怨:一作消息未知归早晚。

"无肠更为新声断":即便没有愁肠,也会被这新曲触动而肝肠寸断。

# 无肠更为新声断:一作斜阳只送平波远。平波:平缓而广漠的水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是一首宋代晏殊创作的词,一说是欧阳修写的。此词描绘暮春朱楼望归人的生活小景,上片通过女子午醉醒来后,对院内帘外风轻燕语、柳絮落花等暮春景象的描写,以乐景反衬人的孤寂;下片承接上片,写女子心潮难平、倚楼远眺。运用了以哀景衬哀情,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全词按时间顺序,从午至晚,风格淡雅、含蓄、和婉,尽显晏词一贯特色,生动地展现出女子的思念之情与内心的寂寥。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确切的创作年代难以考证。部分记载显示其作者为欧阳修,然而,关于作者是否为晏殊存在争议,当前学术界多数观点倾向于晏殊是这首词的创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怨题材的词。描绘了暮春时节,女子从午醉醒来,面对院内暮春景象,心感孤寂,继而倚楼望远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落寞的氛围,表达了女子盼归人的思念与惆怅之情。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双语燕”,用成双燕子亲昵话语的乐景,反衬闺妇独处的孤独凄冷,以乐景写哀情,凸显人物内心的孤寂。借景抒情:全词通过描写暮春时节的诸多景物,如轻吹的和风、呢喃的燕子、飞舞的柳絮、凋零的花朵等,将闺妇的思念、惆怅等情感融入其中,含蓄地抒发了情感。情景交融:“消息未知归早晚。斜阳只送平波远。”主人公苦苦等待,却不知归人何时归来,内心满是焦虑与期盼。此时,眼前斜阳缓缓西沉,余晖洒在不断远去的水波上。这斜阳流水之景,渲染出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将主人公盼归不得的惆怅、失落之情融入其中,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其无尽的情思与落寞。

3. 分段赏析

上片:核心围绕主人公伤春怀人的悲愁及纷乱心绪展开。起首三句,闺妇所见之景,成为情感的触发点:晚春微风轻拂帘幕,燕子在檐巢双双私语。这般美好的景致,却反使她对远方恋人的思念愈发浓烈,无奈之下借酒消愁。她愁闷饮酒,醉后沉睡,醒来时,庭院中柳絮正随风飘飞。“双语燕”运用反衬手法,以这欢快场景对比闺妇的孤独凄冷,恰似以乐景衬哀情。“醉”字更是将其忧愁之深展露无遗。这几句不仅点明晚春季节、午后时间、闺房地点,还呈现燕、柳等景物,勾勒出暮春图景,表面写景,实则暗抒其情,景中有人。“心事”一句,直接揭示闺妇内心状态。整个春天,她在孤单愁寂中度过,心事难以言说。“犹未见”与飘飞的柳絮相呼应,是哀景写哀情的陪衬,柳絮纷飞正如她思念情人时的纷乱心绪。“余花”句进一步渲染暮春氛围,青苔满院,残花凋零,人却未归,春逝人空,衬托出主人公的悲伤。上片以景语为主,景情交织,物象与心绪相融,多种手法并用,尤其末句,情味深长,委婉曲折,情感丰富。下片:则借景的延展深化情感,从视野受阻体现相思无尽。“过片”三句,闺妇受相思折磨,登楼远眺,期望能看到归舟以获些许慰藉。但映入眼帘的是如烟春雨与浓云蔽日的天空,一切被遮蔽,什么都看不到。“百尺”句描绘出闺妇倚楼怅望的痴情模样,“百尺”言楼之高、望之远,“闲倚遍”表明登楼频繁、盼归殷切、怀人情深、惆怅浓重。“薄雨”句再次点明季节特点。“抵死”句意味着视线受阻,世事不顺,她无法望穿天涯,只能面对被遮蔽的景象,望而不得,愁苦之深不言而喻。因盼归无果、音信断绝,她只能发出“消息未知归早晚”的喟叹,不知游子何时归来。末句“斜阳只送平波远”,疏淡含蓄,层次丰富:一是暗示闺妇从薄雨到斜阳,长久倚望;二是表明游子走水路而归;三是体现闺妇等待屡屡落空、终感失望;四是象征她的离情愁绪如悠悠江水,连绵不绝。

4. 作品点评

此词以浅近文字承载深沉情感,言辞简约却意蕴醇厚,深刻展现出封建社会中,痴情男女在悲欢离合间饱受的人生苦难。全词借暮春景致的细致描摹,将闺中妇人对远行游子深切的思念,以及盼其归来而不得的惆怅、幽怨心境,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从始至终,笔调淡雅、含蓄且和婉,完美契合晏殊词作的一贯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按“心事”二句,言心事未见有春意恰人处,而春已阑矣。“消息”二句,言春归未知早晚,而斜照“平波”,已是送春归模样矣。确是暮春。看此词似有寄托,不独因时即事已也。

清黄蓼园《蓼园词选》

# 此词殆有寄慨,非作月露泛辞。韩魏公咏雪诗“老松擎重玉龙寒”,隐然以天下为己任。公之词,其亦有忧盛危明之意乎?

清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 “斜阳只送平波远”,又“春来依旧生芳草”,淡语之有致者也。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晏殊《诉衷情·露莲双脸远山眉》

下一篇:宋·晏殊《睿恩新·红丝一曲傍阶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