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幕风轻双语燕":帘幕在微风的吹拂下,款款摆动,燕子轻语呢喃,像是交流着情话。
"午后醒来":午后醒来,
# 午后醒来:一作午醉醒来。
"柳絮飞撩乱":柳絮随风纷飞凌乱。
# 撩乱:纷乱,同“缭乱”。皎然《古别离》:“使我归梦兮撩乱。”
"心事一春犹未见":整整一个春天,心里所想的情人至今仍未见。
# 犹:还,仍。,心事:心中所思虑或期待的事。谢眺《新亭清别范零陵云诗》:“心事俱已矣,江上徒离忧。”
"红英落尽青苔院":红色的花瓣落光了,庭院里布满了青苔。
# 红英落尽青苔院:一作余花落尽青苔院。
"百尺朱楼闲倚遍":在百尺高楼之上,将所有的栏杆倚遍。
# 倚:靠。,百尺朱楼:朱楼即红楼,富家女子所居,“百尺”形如其高。
"薄雨浓云":但那细雨和浓云,
"抵死遮人面":总是将视线遮拦。
# 抵死:总是,老是。
"羌管不须吹别怨":羌笛不必吹奏那哀怨的离别曲调。
# 羌管不须吹别怨:一作消息未知归早晚。
"无肠更为新声断":即便没有愁肠,也会被这新曲触动而肝肠寸断。
# 无肠更为新声断:一作斜阳只送平波远。平波:平缓而广漠的水流。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怨题材的词。描绘了暮春时节,女子从午醉醒来,面对院内暮春景象,心感孤寂,继而倚楼望远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落寞的氛围,表达了女子盼归人的思念与惆怅之情。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双语燕”,用成双燕子亲昵话语的乐景,反衬闺妇独处的孤独凄冷,以乐景写哀情,凸显人物内心的孤寂。借景抒情:全词通过描写暮春时节的诸多景物,如轻吹的和风、呢喃的燕子、飞舞的柳絮、凋零的花朵等,将闺妇的思念、惆怅等情感融入其中,含蓄地抒发了情感。情景交融:“消息未知归早晚。斜阳只送平波远。”主人公苦苦等待,却不知归人何时归来,内心满是焦虑与期盼。此时,眼前斜阳缓缓西沉,余晖洒在不断远去的水波上。这斜阳流水之景,渲染出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将主人公盼归不得的惆怅、失落之情融入其中,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其无尽的情思与落寞。
3. 分段赏析
上片:核心围绕主人公伤春怀人的悲愁及纷乱心绪展开。起首三句,闺妇所见之景,成为情感的触发点:晚春微风轻拂帘幕,燕子在檐巢双双私语。这般美好的景致,却反使她对远方恋人的思念愈发浓烈,无奈之下借酒消愁。她愁闷饮酒,醉后沉睡,醒来时,庭院中柳絮正随风飘飞。“双语燕”运用反衬手法,以这欢快场景对比闺妇的孤独凄冷,恰似以乐景衬哀情。“醉”字更是将其忧愁之深展露无遗。这几句不仅点明晚春季节、午后时间、闺房地点,还呈现燕、柳等景物,勾勒出暮春图景,表面写景,实则暗抒其情,景中有人。“心事”一句,直接揭示闺妇内心状态。整个春天,她在孤单愁寂中度过,心事难以言说。“犹未见”与飘飞的柳絮相呼应,是哀景写哀情的陪衬,柳絮纷飞正如她思念情人时的纷乱心绪。“余花”句进一步渲染暮春氛围,青苔满院,残花凋零,人却未归,春逝人空,衬托出主人公的悲伤。上片以景语为主,景情交织,物象与心绪相融,多种手法并用,尤其末句,情味深长,委婉曲折,情感丰富。下片:则借景的延展深化情感,从视野受阻体现相思无尽。“过片”三句,闺妇受相思折磨,登楼远眺,期望能看到归舟以获些许慰藉。但映入眼帘的是如烟春雨与浓云蔽日的天空,一切被遮蔽,什么都看不到。“百尺”句描绘出闺妇倚楼怅望的痴情模样,“百尺”言楼之高、望之远,“闲倚遍”表明登楼频繁、盼归殷切、怀人情深、惆怅浓重。“薄雨”句再次点明季节特点。“抵死”句意味着视线受阻,世事不顺,她无法望穿天涯,只能面对被遮蔽的景象,望而不得,愁苦之深不言而喻。因盼归无果、音信断绝,她只能发出“消息未知归早晚”的喟叹,不知游子何时归来。末句“斜阳只送平波远”,疏淡含蓄,层次丰富:一是暗示闺妇从薄雨到斜阳,长久倚望;二是表明游子走水路而归;三是体现闺妇等待屡屡落空、终感失望;四是象征她的离情愁绪如悠悠江水,连绵不绝。
4. 作品点评
此词以浅近文字承载深沉情感,言辞简约却意蕴醇厚,深刻展现出封建社会中,痴情男女在悲欢离合间饱受的人生苦难。全词借暮春景致的细致描摹,将闺中妇人对远行游子深切的思念,以及盼其归来而不得的惆怅、幽怨心境,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从始至终,笔调淡雅、含蓄且和婉,完美契合晏殊词作的一贯风格。
# 按“心事”二句,言心事未见有春意恰人处,而春已阑矣。“消息”二句,言春归未知早晚,而斜照“平波”,已是送春归模样矣。确是暮春。看此词似有寄托,不独因时即事已也。
清黄蓼园《蓼园词选》
# 此词殆有寄慨,非作月露泛辞。韩魏公咏雪诗“老松擎重玉龙寒”,隐然以天下为己任。公之词,其亦有忧盛危明之意乎?
清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 “斜阳只送平波远”,又“春来依旧生芳草”,淡语之有致者也。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