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绿堪裁红欲绽":嫩绿的叶子仿佛可以裁剪,红色的花朵即将绽放。
"蜻蜓点水鱼游畔":蜻蜓在水面上轻轻点水,鱼儿在旁边游动。
"一霎雨声香四散":一阵雨声过后,花香四处飘散开来。
"风飐乱":风吹得(花儿)凌乱。
"高低掩映千千万":高高低低的(花朵)相互掩映,数量众多。
"总是调零终有恨":(花朵)总是会凋零,终究会让人心中产生遗憾。
"能无眼下生留恋":怎能不在眼前(看着花朵时)产生留恋之情呢。
"何似折来妆粉面":不如折下(花朵)来装扮美丽的面容。
"勤看玩":(可以)常常观赏把玩。
"胜如落尽秋江岸":胜过(让花朵)在秋天的江边全部飘落。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1.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上片中“嫩绿堪裁红欲绽”描绘荷叶嫩绿、荷花欲放的静态之美,“蜻蜓点水鱼游畔”则展现了蜻蜓点水、鱼儿游动的动态画面,动静相衬,使春日荷塘景色更加生动鲜活,富有生机。借景抒情:词人先通过描写荷叶、荷花、蜻蜓、鱼儿、雨声等春日荷塘之景,营造出优美的氛围,下片由景生情,“总是凋零终有恨”等句抒发了对花开花落、美好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眼前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将情感寄托于景物描写之中。
2. 分段赏析
《渔家傲·嫩绿堪裁红欲绽》上片,开篇“嫩绿堪裁红欲绽”,生动描绘出荷叶嫩绿如可裁剪,荷花含苞待放的清新画面,奠定了春日荷塘生机勃勃的基调。“蜻蜓点水鱼游畔”以动态描写,展现蜻蜓轻盈点水、鱼儿自在游弋的活泼场景,使画面充满动感。“一霎雨声香四散”描绘出雨后荷塘花香四溢的美妙意境。“风飐乱。高低掩映千千万”进一步描写风吹荷叶荷花,高低错落、相互掩映的繁茂之态,展现荷塘景色的丰富与优美。下片,“总是凋零终有恨”感慨花朵虽美却终会凋零,难免令人心生遗憾。“能无眼下生留恋”则表达出对眼前美好春光的留恋不舍。“何似折来妆粉面。勤看玩。胜如落尽秋江岸”,词人提出不如折花装扮,勤加赏玩,珍惜当下,避免等到花谢落尽徒留伤感,以一种别样的方式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