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朱阁横金锁":华美的楼阁横扣着铜锁,
# 横金锁:比喻门庭冷清无人往来。金锁,金色的连锁式花纹,一说指铜制的锁。,玉楼朱阁:华贵的楼阁。
"寒食清明春欲破":寒食清明过后春天即将结束。
# 春欲破:春天将尽。,寒食:寒食节,在清明前一日(一说前两日),禁火冷食,节后另取新火。相传寒食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事。
"窗间斜月两眉愁":窗前的斜月好似含愁的双眉,
"帘外落花双泪堕":帘外的落花犹如悲啼的眼泪。
# 堕:落。
"朝云聚散真无那":与心爱的美人的聚合离散都是无可奈何之事。
# 无那:无可奈何。那,通奈。,朝云聚散:聚散象朝云一样。朝云,名词作状语。
"百岁相看能几个":从古到今有几个人能和他的爱人厮守相看到百年呢。
# 相看:相守。看,守护照料。
"别来将为不牵情":离别以来以为可以排除离愁别恨的牵缠,
# 将为:即将谓,犹言以为。表示测度和推断。
"万转千回思想过":结果还是万转千回地思念过了。
# 思想:思念。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词中的木兰花词牌作品,也是一首婉约词。全词以男女离愁别恨为核心,但突破传统闺怨词的单一情感表达,融入对人生聚散无常的哲理性思考,以“哀而不伤”的节制笔法,将个人情思升华为对生命无常的普遍性观照,既保留婉约词的细腻特质,又赋予哲理深度,实现“理趣”与“情致”的有机统一。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通过“玉楼”“朱阁”“金锁”等富贵意象,表面写居所华美,实则暗含物是人非的孤寂。景物成为情感载体,如“金锁横”暗示心门紧闭,离愁深锁。直抒胸臆:“别来将为不牵情”直抒矛盾心理,最终以“万转千回思想过”收束,展现理性与感性的挣扎,情感层次丰富。用典:“朝云聚散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化用宋玉《高唐赋》“朝云暮雨”典故,以神女聚散喻人世别离,强调命运无常的无奈。
3. 分段赏析
上片景中寓情,情意隐曲缱绻。首句以“玉楼朱阁”勾勒出一个富贵、清幽的居所环境按理,按理说拥有这样华贵住宅的主人,一定志得意满,无忧无虑了。但是一个“横”字,却透露出了其心中不快的隐秘。白居易《长恨歌》有云:“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金屋是为藏娇的,而今自己所宠爱的阿娇般的人已“散似秋云无觅处”,虽然“玉楼朱阁”还在,但它的主人已无意去启“金锁”了。多少美好的追忆,多么深重的离愁,都潜藏在这个“横”字之中了。“横金锁”三字既写实景,又隐喻门庭冷落的心境,与“人去楼空”之痛形成对照。岁月变迁,现在虽然春意盎然,但已有要“破”的迹象,凭着主人公敏锐的观察力和亲身的体验,他已看出春天又将与他告别了。人生的春天何尝不也如此容易消逝,“破”字,道出了他内心的感伤。加上“寒食清明”的缀语,更增添了一层凄凉。接下来两句以“斜月”拟愁眉之态,“落花”喻泪雨之形,以景拟人,虚实相生。窗间那弯弯的月牙儿,正是玉人凝愁之眉。帘外落英缤纷,正是玉人泪雨涟涟。这是词人心驰神往、虚设假想之词,词人触景生情,以景拟人,将离愁外化为可触可感的画面。此联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写己之凝愁,又虚拟对方幽怨,深化了离情别绪的层次。他的《蝶恋花》“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句意就与“窗间斜月”相同。词人因思念意中人而对月彻夜不眠之情可以推知;他因不能入眠而踱至帘外看花之状也可想见。总之,这两句可以理解为:一、正面描写月、花之态,并交代人物活动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二、借斜月、落花侧面虚拟所忆之人的幽怨美,三、兼写自己离情别绪无计可消除的实况。这一联可谓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化一、精工美妙之至。下片转而以抒情为主,兼带议论,直抒胸臆,情中寄托着人生哲理。起两句“朝云聚散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化用宋玉《高唐赋序》“朝云暮雨”典故: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梦见巫山神女愿荐枕席,因幸之。女目其“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此词中“朝云”却为曾经与自己欢聚眼下各自东西的“意中人”。词人《诉衷情》:“东城南陌花下,逢着意中人。回绣袂,展香茵,叙情亲。此时拼作,千尺游丝,惹住朝云。”可见,散后重聚多么难得。纵然“拼”命能化作千尺游丝,怕也难“惹”得住与他情意缠绵、亲呢无比的“朝云”。词人以神女聚散喻人世别离,情爱短长的变幻莫测,强调命运无常的无奈,很是新颖独到,发人深思。尤其他认为百年相守在一起的情侣又能有几个的见解,更深蕴人生哲理。正如秦观《鹊桥仙》中所云:“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一种无可奈何、聊以自慰并以之慰人的想法,但是它却把爱情的短暂与永恒、人生的欢聚与离散这种相互间的辩证关系婉曲地表明了,富有情致,耐人品味。“百岁相看”反诘发问,以人生短暂之理消解执念,体现超脱与自解的理性思考。此句将情感升华为哲理,展现对聚散无常的深刻认知。“别来将为不牵情”。这是紧承上文“首岁相看能几个”之意的。既然有情人往往不能长此以往相互厮守在一起,那么心就平静下来不要被这种离愁别恨所牵动了。这是他对年等易逝、聚散无常这一道理的感悟,他决计把握现在,不为旧情耗费心思和精力了。但是“万转千回思想过”,想摆脱到底还是摆脱不了。“将为不牵情”与“万转千回”形成矛盾,任凭费多大周折,他也无法驱逐得了这种“情”的牵引。所谓“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展现词人理智否定情感却终被思念征服的挣扎。情感的反复与哲理的渗透交织,最终以“哀而不伤”的节制收束全词,这正体现了他既饶有理趣、更富情感的双重性格。加上笔调的婉曲纤柔,风流蕴含,就更荡气回肠、感动人心。
4. 作品点评
《木兰花·玉楼朱阁横金锁》是北宋词人晏殊创作的词作。全词语言浑成,意象精工,情景交融,使作品在传统离愁主题中透出理性光芒,形成“情致婉约而理趣深蕴”的独特艺术风貌,体现了他既饶有理趣、更富情感的双重性格,使读者产生更多的联想,耐人回味。
# (晏殊词)无病呻吟:……“朝云聚散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此类词句,在《珠玉集》中,随处可见。皆无沉挚的情感,实与真正叹光阴易逝、伤聚散无常者有异,盖同叔于富贵得意之馀,念百年之易尽,欢愉之难再,偶生愁绪,辄见之于词。但究系一瞬的感觉,不能久占心灵,故表现于文学上者亦不充实,不深刻,徒令人读之生厌,故可谓之无病呻吟也。
近现代宛敏灏《二晏及其词》
上一篇:宋·晏殊《句》
下一篇:宋·晏殊《谒金门·秋露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