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é
liàn
huā
·
·
wǎn
bīng
hán
xiāo
shǔ

朝代:宋作者:晏殊浏览量:1
wǎn
bīng
hán
xiāo
shǔ
diàn
shā
chú
xiàng
méng
lóng
shuì
yīng
shé
xīng
sōng
huì
duān
huà
shàn
jīng
fēi
hòu
chū
liáng
shēng
shuǐ
rén
miàn
huā
yáo
xiāng
yǎn
kàn
hóng
fāng
yóu
bào
ruǐ
zhōng
jié
xīn
lián
​​zǐ​​

译文

青玉碗中冰块透着寒凉,驱散盛夏的溽热气息。碧绿竹席铺展,纱帐轻垂,正午时分昏昏沉沉入眠。黄莺啼鸣声如清冽醒酒,似解人意般婉转。无端被纨扇惊动,黄莺振翅翩然飞离。骤雨初歇,湿润的凉意从水面悄然漫起。佳人面容与池中荷花,远远望去鲜妍如一。眼见艳丽荷花仍含苞紧裹花蕊。莲叶深处已然孕育出新生莲实。

逐句剖析

"玉碗冰寒消暑气":青玉碗中冰块透着寒凉,驱散盛夏的溽热气息。

"碧簟纱厨":碧绿竹席铺展,纱帐轻垂,

# 碧簟:像绿色玉石那样的凉席。

"向午朦胧睡":正午时分昏昏沉沉入眠。

# 朦胧:快要睡着或刚要醒时,两眼半开半闭,视线模糊的样子。,向午:到中午。

"莺舌惺松如会意":黄莺啼鸣声如清冽醒酒,似解人意般婉转。

# 惺松:即惺忪,睡眼模糊。

"无端画扇惊飞起":无端被纨扇惊动,黄莺振翅翩然飞离。

"雨后初凉生水际":骤雨初歇,湿润的凉意从水面悄然漫起。

"人面荷花":佳人面容与池中荷花,

"的的遥相似":远远望去鲜妍如一。

# 的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确确实实。

"眼看红芳犹抱蕊":眼见艳丽荷花仍含苞紧裹花蕊。

"业中已结新莲子":莲叶深处已然孕育出新生莲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蝶恋花·玉碗冰寒消暑气》是宋代词人晏殊创作的词作。此词上片描绘碧纱初凉的初秋时节,通过佳人午睡未稳时画扇惊飞黄莺的细节,展现睡醒瞬间的动态场景;下片转写人与荷花相对的静景,抱蕊之莲,已结新子,如花之人,形只影单,物候变化与人世孤寂形成对照。全词通过午睡惊梦、荷莲映人的意象组合,在动静相生间传递出含蓄的秋日闲愁,体现了晏殊词清丽婉约、意在言外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词中的《蝶恋花》,也是一首婉约词。作品以初秋暑退时节为背景,围绕佳人午睡惊醒、荷塘独对的双重场景展开,通过碧纱凉意、画扇惊莺、莲实映人等意象组合,呈现季节更迭与人生孤寂交织的闲愁主题。题材聚焦于贵族女子日常生活中的微妙情思,以“形只影单”的婉转笔法,将自然物候变化(莲结新子)与人世情感状态(形单影只)形成对照,体现宋词“以景寓情”的特色。

2. 分段赏析

“玉碗冰寒消暑气”以冰碗的冷感开篇,通过触觉意象点明暑退凉至的季节特征,“冰寒”与“消暑”双重强化清凉氛围,奠定全词清疏基调。“碧纱初凉”承接前句,从视觉与体感描写纱帐透凉的细节,暗示初秋时令推移,“初”字暗含暑气未尽的微妙过渡,为下文佳人惊醒埋下伏笔。“佳人午睡未稳”直叙人物状态,以“未稳”二字点出浅眠易醒的慵倦情态,既呼应“消暑”的闲适,又为下文的惊扰作铺垫。“画扇惊飞黄莺”聚焦动态瞬间,画扇轻摇的细微动作竟致黄莺惊起,以小见大凸显环境的幽寂,暗含“蝉噪林逾静”的反衬笔法,赋予静态画面以声韵张力。“人则随之而醒”总括上片,通过佳人由睡转醒的连贯动作,将自然界的莺啼与人物内心的波动相勾连,形成物我交融的叙事节奏。“抱蕊之莲,已结新子”转写荷塘景象,以莲蓬结籽的成熟状态暗喻时序变迁,通过植物的生命轮回反衬人事无常,物象选择极具象征意味。“如花之人,形只影单”直抒孤寂之情,以花喻人却陡转落寞,形成“花实相映”的对照结构,既呼应上片“碧纱”“画扇”的华美意象,又突显韶华易逝、欢愉难留的怅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晏殊《采桑子·阳和二月芳菲遍》

下一篇:宋·晏殊《望汉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