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ǎn
jiāng
hóng
·
·
qīng
jiāng
fēng
fān
shèn
kuài
zuò
yǐn
zhī

朝代:宋作者:范成大浏览量:1
qiān
dōng
liú
shēng
juǎn
yún
tāo
héng
hào
miǎo
qiáng
gān
竿
shí
zhàng
shèng
fān
fān
jiāng
chūn
zhǎng
chuán
tóu
fēng
chū
shú
dāng
nián
luàn
huáng
chuān
fēi
suō
shì
kōng
jīng
xiū
dōu
shēng
ròu
rèn
yán
tiān
bīng
hǎi
bēi
xiāng
zhǔ
sǔn
lóu
xīn
zhuàn
kūn
xián
fèng
chuī
néng
fān
xiào
rén
jiān
chù
zūn
qián
tiān
yín
zhú
qīng
jiāng
fēng
fān
shèn
kuài
zuò
yǐn
zhī

译文

古老的赣江滚滚东去,如雷的声音仿佛要把地卷起、如重叠的房屋般的巨浪像云涛汹涌。江水浩渺无际、十丈的高樯,也承受不了张开的帆腹。夜雨使江水上涨,风向刚定,我们就赶紧击鼓开船。真像我当年、出使金国呼唤大禹功业横渡黄河时一样。快如飞梭。想当年我击楫立誓,警示众人,一定要收复中原,可到头来却是一场空。长期被投闲置散,我的大腿已经长了很多肉。任它是炎热的天涯还是冰冷的海角,只有与友人举杯同饮,才心情愉快。吃着新鲜的芦苇和蒌蒿,听着美妙的琴箫声伴奏的新词,何等的惬怀。笑问人间、还有什么地方比酒杯前更令人高兴,银烛燃完再续新银烛。赣江之上风很大,船非常快,作了此词,与客人一起豪饮,并以此词吟唱。

逐句剖析

"千古东流":古老的赣江滚滚东去,

"声卷地、":如雷的声音仿佛要把地卷起、

"云涛如屋":如重叠的房屋般的巨浪像云涛汹涌。

# 云涛:翻飞着白浪的波涛。

"横浩渺、":江水浩渺无际、

"樯竿十丈":十丈的高樯,

"不胜帆腹":也承受不了张开的帆腹。

# 帆腹:用苏轼《八月七日入赣过惶恐滩》“长风送客添帆腹”语。船帆因受风而张开,故云“腹”。惶恐滩,是赣江滩名。

"夜雨翻江春浦涨":夜雨使江水上涨,

"船头鼓急风初熟":风向刚定,我们就赶紧击鼓开船。

# 风初熟:用苏轼诗《金山梦中作》“夜半潮来风又熟”语。风起时方向不定,待至风向不再转移,谓之风熟。

"似当年、":真像我当年、

# 似当年:“当年”指乾道六年(1170)作者出使金国,交涉收复北宋陵寝及更改南宋皇帝向金使跪拜受书之礼的事宜,表现出大无畏的民族气节,赢得朝野上下称道。

"呼禹乱黄川":出使金国呼唤大禹功业横渡黄河时一样。

# 乱黄川:渡黄河。,呼禹:呼唤大禹。

"飞梭速":快如飞梭。

# 飞梭:飞速运动的梭子。

"击楫誓":想当年我击楫立誓,警示众人,一定要收复中原,

# 击楫:用东晋祖逖事。《晋书》载:祖逖渡江北伐苻秦,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复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用以比喻收复失地的决心。

"空惊俗":可到头来却是一场空。

# 惊:一作警。

"休拊髀":长期被投闲置散,

# 休拊髀:休拊髀,都生肉:用三国刘备事。《三国志》本传载:刘备寄栖刘表幕下,一次入厕,则大腿(髀)肉生,慨然流涕。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名不建,是以悲耳。”这里用此抒写作者被投闲置散,功名不就的激愤。

"都生肉":我的大腿已经长了很多肉。

"任炎天冰海":任它是炎热的天涯还是冰冷的海角,

"一杯相属":只有与友人举杯同饮,才心情愉快。

"荻笋蒌芽新入馔":吃着新鲜的芦苇和蒌蒿,

# 笋:蒌蒿。,荻:芦苇.

"鹍弦凤吹能翻曲":听着美妙的琴箫声伴奏的新词,何等的惬怀。

# 凤吹:指箫。《列仙传》:春秋时萧史善吹箫,能为凤鸣之声。,弦:指琵琶。

"笑人间、":笑问人间、

"何处似尊前":还有什么地方比酒杯前更令人高兴,

"添银烛":银烛燃完再续新银烛。

"清江风帆甚快":赣江之上风很大,船非常快,

# 清江:江西赣江的支流,代指赣江。

"作此":作了此词,

"与客剧饮":与客人一起豪饮,

"歌之":并以此词吟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满江红·清江风帆甚快作此与客剧饮歌之》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首词作。上阕描绘清江风急浪高、船行如梭的壮阔景象,借“呼禹乱黄川”暗含治世抱负。下阕借用祖逖击楫北伐、刘备抚髀兴叹典故,写自己的失落,叹壮志成空之悲。转写与客宴饮场景,看似纵情诗酒,实则以乐衬哀,反衬出报国无门的沉痛。全词表面豪迈旷达,实则将收复失地的理想破灭之悲融入激荡江景与纵酒狂歌之中,以“笑人间”的洒脱反衬内心苦闷。全篇写景雄浑,用典自然,情感跌宕,于壮阔之境与琐细之事的交织中,展现南宋文人壮志难酬的复杂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范成大于乾道八年(1172)冬出任静江府(治所在今广西桂林)知府,次年春天途经赣江时,面对壮阔江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词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用典:下片“击楫誓”中巧用祖逖北伐典故。祖逖曾于中流击楫起誓:“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原典展现收复失地的决绝,而范词以“空惊俗”三字点破现实,昔日的铿锵誓言已成空谈,仅剩警醒世人的虚名,暗指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北伐壮志沦为空喊的悲愤。后句“休拊髀,都生肉”反用刘备典故:刘备曾抚髀感叹“髀里肉生”,慨叹久离鞍马、功业未成;范词却说“休拊髀”即不必再抚髀兴叹,因“都生肉”已成事实,长年闲居导致大腿赘肉横生,看似自嘲体态,实则痛陈抗金志士被投闲置散、报国无门的激愤。两处典故一正一反,将历史人物的壮怀激烈与现实中志士的颓唐困顿对照,道出词人壮志难酬的苦痛与不甘。

2.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千古东流”三句点出赣江奔涌不息之势,以“声卷地”摹江涛轰鸣,“云涛如屋”喻浪峰高耸,起笔便渲染出壮阔气象;“横浩渺、樯竿十丈,不胜帆腹”写江面辽阔,桅杆高十丈仍难承满帆风力,侧面凸显船行之速与风势之猛。“夜雨翻江”对应“春浦涨”,既写夜雨助长水势,又暗含春日行船的时令特征;“船头鼓急”指击鼓催帆,因风向稳定而全速前进。“似当年”三句借大禹治水典故,以“呼禹乱黄川”将眼前飞梭般的船速与历史功绩勾连,“飞梭速”既实写船疾,又暗含追慕先贤、渴望建功的豪情。​​下片“击楫誓”化用祖逖北伐中流击楫之典,“空惊俗”直言誓言落空,仅成警世虚言;“休拊髀”反用刘备抚髀兴叹事,“都生肉”自嘲久坐髀肉复生,两处典故道出壮志难酬之憾。“任炎天冰海”以极端气候喻宦途坎坷,却以“一杯相属”的洒脱语收束,似豁达实含无奈。“荻笋蒌芽”选取时令菜蔬,“新入馔”显宴饮之新鲜雅致;“鹍弦凤吹”代指精美乐器与乐曲,“能翻曲”暗含借曲遣怀之意。末句“笑人间”以反诘强作旷达,“添银烛”呼应“剧饮”,愈是延长宴饮、强颜欢笑,愈见理想破灭后以酒麻痹痛苦的悲凉,与上片“呼禹”“飞梭”的昂扬形成跌宕对比。

3. 作品点评

这首词巧妙运用典故,自然融入词意,写景气势恢宏,情感起伏强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成大《次韵郊祀庆成》

下一篇:宋·范成大《连日风作,洞庭不可渡,出赤沙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