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旬蚕忌闭门中":在长达三旬的蚕忌期间家家户户都紧闭大门,
# 蚕忌:农家风俗,养蚕季节忌风忌尘忌陌生人进门等。,三旬:整月。
"邻曲都无步往踪":邻里之间都没有相互走动往来的踪迹。
# 步往踪:来往的踪迹。,邻曲:邻里。
"犹是晓晴风露下":只有在清晨晴朗,微风带着露水的时候,
"采桑时节暂相逢":大家才会在采桑的时节短暂地相逢。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田园诗。描绘了乡村养蚕时节,蚕忌期间邻里闭门,在风露晓晴时采桑暂相逢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独特生活习俗的关注,以及对质朴乡村生活的喜爱与赞美,借乡村养蚕季的特定画面,生动展现出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2. 写作手法
白描:以简洁质朴的语言,描绘出“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的蚕忌期间邻里往来断绝的场景,以及“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采桑时偶然碰面的画面,生动呈现乡村生活片段。对比:“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与“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形成对比。前两句强调蚕忌时邻里间的隔绝,后两句突出采桑时的短暂相聚,鲜明地展现出乡村生活因蚕桑劳作而产生的节奏变化。
3. 分段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其十八)》首句“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首句点明蚕忌长达三旬,期间村民闭门不出,邻里间全无往来踪迹,营造出静谧氛围,凸显蚕忌在乡村生活中的重要性与独特性。第二句“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笔锋一转,描绘在清晨晴好、风露尚存的采桑时刻,邻里们短暂相逢的画面,“晓晴风露下”的环境描写,为相逢增添了清新之感,“暂相逢”既展现出乡村生活节奏,又流露出村民之间的质朴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