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户当年瑞气充":当年这华美的屋子里充满了祥瑞之气。
# 绣户:谓装饰华美之居室。
"紫阳驾鹤下天风":紫阳真人驾着仙鹤,乘着天风降临。
# 紫阳:传为仙人名。
"万山秀色浑钟尽":这里的美景汇聚了万千山峦的秀丽景色,
# 浑钟:全集中。
"六月炎光一洗空":连六月酷暑的炎热都被一扫而空。
"蕉叶满":蕉叶茂盛,
# 蕉叶:酒杯,以其状似蕉叶,故名。
"彩衣重":色彩斑斓的衣服层层叠叠。
"刻符持节尽人雄":手持符节、刻符作法的人都是英雄豪杰。
# 刻符持节:谓受天子宠信,握有朝政大权。暗用隋文帝赐樊子盖玉麟符事。
"坐中金母欣余庆":座中的金母为这喜庆的余韵而高兴,
# 金母:传为仙人名,即“西王母”。
"劝醉周公劝鲁公":劝周公和鲁公畅饮美酒。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祝寿词。通过描写当年绣户瑞气充盈,紫阳仙人驾鹤自天风而来,万山秀色仿佛都汇聚于此,六月的炎热也一扫而空的祥瑞景象;又写寿宴上蕉叶杯满、彩衣重重,寿者持符节尽显英雄气概,座中西王母因吉庆而欣喜,周公、鲁公也劝酒助兴,表达了对寿者的美好祝愿,颂扬其不凡的福分与德才。
2. 写作手法
用典:“坐中金母欣余庆,劝醉周公劝鲁公”巧用西王母、周公、鲁公的典故。西王母(金母)是传说中长寿吉神,周公、鲁公是周代贤德重臣。诗中用这些典故,既烘托宴饮的喜庆吉祥,又借贤君名臣意涵,彰显宴会上人物的尊贵贤德,使表达更典雅蕴藉。意象组合:“绣户当年瑞气充”运用了意象组合,将“绣户”的精致、“当年”的往昔时光、“瑞气充”的祥和氛围,与紫阳仙人驾鹤临风的飘逸、万山秀色的壮阔、六月暑气消散的清爽相融合,勾勒出一幅仙气缭绕、景致宜人的画面,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景象的追忆与赞叹,以及对清幽灵秀意境的向往。
3. 分段赏析
上片“绣户当年瑞气充”开篇即营造出祥瑞祥和的氛围。“绣户”指华美的门户,“瑞气充”形容吉祥之气充盈,奠定了全词喜庆的基调。这一句通过环境描写,暗示了当年某个重要而美好的时刻。“紫阳驾鹤下天风”一句引入神话意象。“紫阳”可能指仙人或道家高人,“驾鹤”是道教中常见的升仙意象,“天风”则增添了飘逸超凡的意境。这一句将现实与神话交融,赋予词作以浪漫色彩,可能暗喻某位高人降临或某种祥瑞之兆。“万山秀色浑钟尽,六月炎光一洗空”两句描绘自然景象。“万山秀色”写群山汇聚的秀美景色,“浑钟尽”意为全部聚集于此;“六月炎光”指盛夏酷暑,“一洗空”则表现炎热被一扫而空的畅快。这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美和气候的突变,可能隐喻某种重大事件带来的变化。下片“蕉叶满,彩衣重”转入具体场景描写。“蕉叶满”可能指芭蕉叶茂盛,象征生机勃勃;“彩衣重”则可能指穿着华丽的衣服,暗示喜庆场合。这两句通过细节描写,进一步烘托了欢庆的氛围。“刻符持节尽人雄”一句写人物活动。“刻符持节”指古代使者或官员所持的符节,象征权力和使命;“尽人雄”则称赞这些人物都是英雄豪杰。这一句展现了重要人物的聚集,可能是在某个庆典或仪式上。“坐中金母欣馀庆,劝醉周公劝鲁公”结尾两句以神话和历史人物入词。“金母”即西王母,象征长寿和吉祥;“周公”“鲁公”则指历史上的贤臣。这一句通过神话与历史的交融,表达了喜庆祥和、贤才汇聚的盛况,将全词的欢庆气氛推向高潮。
上一篇:宋·范成大《臙脂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