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ài
dào
qiū

朝代:宋作者:范成大浏览量:1
guò
qiáo
yòu
liǎng
nián
ǒu
suí
qióng
zhú
fǎng
访
yōu
chán
yǒu
yuán
zài
yún
yán
chù
chóng
xún
shí
jǐng
quán
chuò
bàn
shān
fēn
zuò
zhù
xiān
juān
zhěn
jiè
chuáng
mián
jiào
lái
bǎo
chī
hóng
lián
fàn
zhèng
shì
táng
dōng
dào
shú
tiān

译文

没走过溪桥,又过了两年,偶然拄着竹杖,去寻访幽静的僧人。有缘分再次踏上云岩这条路,却再也找不到从前的石井泉了。打算在半山腰停下,分个座位住下,先做一个枕头借张床睡觉。醒来后吃饱了红莲米饭,正好是池塘东边稻谷成熟的时节。

逐句剖析

"不过溪桥又两年":没走过溪桥,又过了两年,

"偶随筇竹访幽禅":偶然拄着竹杖,去寻访幽静的僧人。

"有缘再踏云岩路":有缘分再次踏上云岩这条路,

"无处重寻石井泉":却再也找不到从前的石井泉了。

"拟辍半山分座住":打算在半山腰停下,分个座位住下,

"先镌一枕借床眠":先做一个枕头借张床睡觉。

"觉来饱吃红莲饭":醒来后吃饱了红莲米饭,

"正是塘东稻熟天":正好是池塘东边稻谷成熟的时节。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再到虎丘》是南宋诗人范成大于1191年创作的七言律诗,在首联“不过溪桥又两年,偶随筇竹访幽禅”中流露出诗人时隔两年重访故地的感慨。颔联“有缘再踏云岩路,无处重寻石井泉”则寄托了对虎丘景物变迁、尤其石井泉难以寻迹的深切怀念。诗末“觉来饱吃红莲饭,正是塘东稻熟天”生动描绘了虎丘周边田园丰收的景象与恬淡生活,凸显出诗人对虎丘的深情及其对自然风物的细腻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诗人范成大阔别两年后重访苏州虎丘,触景生情,遂作此诗。其中“偶随筇竹访幽禅”一句,点明此行乃诗人兴之所至、以竹杖为伴的闲适之行,展现其淡泊悠然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田园诗。全诗以重游虎丘的经历为线索,通过时空变迁的对比与田园生活的融入,表达了诗人对物是人非的感慨、随缘自适的豁达,以及对自然与农事生活的深切认同。

2. 写作手法

对比:“​​不过溪桥又两年​​”点出时间跨度,暗示诗人两年前曾游虎丘,如今重访。昔日的记忆(如“石井泉”)与当下的“无处重寻”形成鲜明对照,凸显时光不可逆的流逝。

3. 分段赏析

首联“不过溪桥又两年,偶随筇竹访幽禅”以平实笔触起兴,道出两年未至的怅惘与重访禅境的偶然契机。颔联“有缘再踏云岩路,无处重寻石井泉”借“云岩路”与“石井泉”的今昔对照,在重游之喜与旧迹湮灭的落寞间,暗含物是人非的怅然。颈联:“拟辍半山分座住,先镌一枕借床眠。”“拟辍半山”“借床眠”体现随遇而安的淡泊。尾联“觉来饱吃红莲饭,正是塘东稻熟天”转向田园风物,以“红莲饭”的清香与“稻熟天”的丰饶,勾勒虎丘秋收画卷,于日常炊烟中透出归隐意趣。

4. 作品点评

全诗以故地重游为主线,融贯了诗人对虎丘的眷恋、景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范成​​大​​以细腻的景物描写与真挚的情感流露,展现其对虎丘的深厚情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成大《病中绝句》

下一篇:宋·范成大《公安渡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