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溪桥又两年":没走过溪桥,又过了两年,
"偶随筇竹访幽禅":偶然拄着竹杖,去寻访幽静的僧人。
"有缘再踏云岩路":有缘分再次踏上云岩这条路,
"无处重寻石井泉":却再也找不到从前的石井泉了。
"拟辍半山分座住":打算在半山腰停下,分个座位住下,
"先镌一枕借床眠":先做一个枕头借张床睡觉。
"觉来饱吃红莲饭":醒来后吃饱了红莲米饭,
"正是塘东稻熟天":正好是池塘东边稻谷成熟的时节。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田园诗。全诗以重游虎丘的经历为线索,通过时空变迁的对比与田园生活的融入,表达了诗人对物是人非的感慨、随缘自适的豁达,以及对自然与农事生活的深切认同。
2. 写作手法
对比:“不过溪桥又两年”点出时间跨度,暗示诗人两年前曾游虎丘,如今重访。昔日的记忆(如“石井泉”)与当下的“无处重寻”形成鲜明对照,凸显时光不可逆的流逝。
3. 分段赏析
首联“不过溪桥又两年,偶随筇竹访幽禅”以平实笔触起兴,道出两年未至的怅惘与重访禅境的偶然契机。颔联“有缘再踏云岩路,无处重寻石井泉”借“云岩路”与“石井泉”的今昔对照,在重游之喜与旧迹湮灭的落寞间,暗含物是人非的怅然。颈联:“拟辍半山分座住,先镌一枕借床眠。”“拟辍半山”“借床眠”体现随遇而安的淡泊。尾联“觉来饱吃红莲饭,正是塘东稻熟天”转向田园风物,以“红莲饭”的清香与“稻熟天”的丰饶,勾勒虎丘秋收画卷,于日常炊烟中透出归隐意趣。
4. 作品点评
全诗以故地重游为主线,融贯了诗人对虎丘的眷恋、景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范成大以细腻的景物描写与真挚的情感流露,展现其对虎丘的深厚情意。
上一篇:宋·范成大《病中绝句》
下一篇:宋·范成大《公安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