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ǎn
chūn
èr
shǒu
èr

朝代:宋作者:范成大浏览量:1
hào
shì
lián
chūn
lǎo
chóu
nài
cháng
yān
jīng
shàn
yǐng
jiǔ
miàn
huā
guāng
zhào
shuǐ
yún
róng
lǎn
chuáng
zhú
liáng
gèng
fán
hóng
jǐn
槿
mào
pāi
shān
xiāng

译文

喜爱春天,怜惜春天即将逝去,不担忧白昼渐渐变长。炉中的烟被扇影惊动,酒面上花的光影在舞动。映照在水中的云的姿态慵懒,移动床榻感受竹间的凉意。不用戴上红色的槿花帽子,随着急促的节拍演奏《山香》曲。

逐句剖析

"好事怜春老":喜爱春天,怜惜春天即将逝去,

# 好事:意思说有习气、多愁善感,无事找事。春天快完了;本是四时代序、自然的道理,无可怜念,而诗人却偏伤春怨晚,所以为“好事”。下句“无愁”,正是反语。

"无愁耐日长":不担忧白昼渐渐变长。

"炉烟惊扇影":炉中的烟被扇影惊动,

"酒面舞花光":酒面上花的光影在舞动。

# 酒面:人吃了酒,容光焕发,而花光映照上去,更加好看,光彩射人。

"照水云容懒":映照在水中的云的姿态慵懒,

"移床竹意凉":移动床榻感受竹间的凉意。

"更烦红槿帽":不用戴上红色的槿花帽子,

# 红槿帽:指舞者帽上簪红槿花为饰。,更烦:就是“何用更劳”的口气,不作正面语解。

"促拍打山香":随着急促的节拍演奏《山香》曲。

# 山香:即舞山香,曲名。,促拍:急快节奏的促曲,指舞者促拍歌舞以劝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晚春二首(其二)》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爱惜和悠然无愁的心境。颔联通过炉烟、扇影、酒面、花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灵动而美妙的氛围。颈联描绘了云容和竹意,进一步烘托出宁静闲适的感觉。尾联则以演奏《山香》曲结尾,体现出生活的情趣。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晚春生活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好事怜春老,无愁耐日长”,诗人开篇即表明自己对春天有着喜爱之情,“怜春老”体现出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惋惜。然而,诗人又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耐日长”,随着春天向夏天过渡,白昼变长,诗人并无烦恼忧愁,展现出一种悠然面对时光变化的心境,为全诗定下闲适的基调。颔联:“炉烟惊扇影,酒面舞花光”,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生活场景。扇动时,炉烟因气流变化而出现不同形态,仿佛被扇影惊动;酒杯中,花的光影随着酒的晃动而舞动。“惊”和“舞”两个动词,使原本静态的画面变得生动活泼,将晚春时节生活中的一个小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和细腻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闲适生活中的情趣。颈联:“照水云容懒,移床竹意凉”,诗人将视角转向户外景色。云在水中的倒影,看起来慵懒闲适,“懒”字将云拟人化,生动地表现出云的形态,也营造出一种悠然的氛围。诗人因感受到竹间传来的凉意,所以移动床榻,进一步享受这份清凉。此联通过描写云与竹,营造出一种宁静、闲适的环境氛围,展现出诗人惬意的生活状态。尾联:“更烦红槿帽,促拍打山香”,“更烦”,就是“何用更劳”的口气,不必戴上红色的槿花帽子,只要随着急促的节拍演奏《山香》曲,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份欢快的氛围和生活情趣。这两句诗使诗歌从前面的闲适宁静转向活泼欢快,展现出诗人在晚春时节丰富多彩的生活,表达出诗人对晚春时光的喜爱和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成大《秋蝉》

下一篇:宋·范成大《春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