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í
tián
yuán
xìng
liù
shí
shǒu
shí
sān

朝代:宋作者:范成大浏览量:1
zhōng
qiū
quán
jǐng
shǔ
qián
zhào
kōng
míng
kàn
tài
shēn
wài
shuǐ
tiān
yín
chéng
zhōng
yǒu
yuè
míng

译文

中秋的全景佳色,原是属于隐者的清欢,轻舟划入澄明如镜的水面,共赏太湖的浩渺烟岚。目力所及之处,水天交融成一片银白的璀璨,这等明月清辉,城郭之中又怎会有这般圆满。

逐句剖析

"中秋全景属潜夫":中秋的全景佳色,原是属于隐者的清欢,

# 潜夫:即隐者。

"棹入空明看太湖":轻舟划入澄明如镜的水面,共赏太湖的浩渺烟岚。

# 空明:指空旷澄澈。,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

"身外水天银一色":目力所及之处,水天交融成一片银白的璀璨,

"城中有此月明无":这等明月清辉,城郭之中又怎会有这般圆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其四十三)》为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别具一格,不写寻常田园农事,而是聚焦中秋月夜下的太湖。开篇以“潜夫”自称,尽显洒脱,仿若隐士独享中秋美景。轻舟划入澄澈太湖,“空明”既写湖水清透,又暗喻心境澄明,抛却尘世纷扰。第三句中秋月光倾泻,湖水与天空融为一体,皆成银色,描绘出宏大静谧之景,尽显纯净,也流露出诗人对纯净境界的向往。末句以问句收尾,将太湖月夜与城中对比,含蓄地表达出对宁静、自在生活的追求,余韵悠长。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空灵悠远,尽显诗人独特情怀与审美意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组共六十首的《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归隐故里后的创作。诗中生动描绘了农村春种、夏忙、秋收、冬藏的四季风光与农民生活图景,笔触不仅细腻刻画田园日常,更深刻揭示了农民承受剥削的现实,展现出他们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这是组诗的其中一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中秋全景属潜夫,棹入空明看太湖”:开篇点明时间是中秋,“全景属潜夫”表明诗人以隐居者自居,仿佛整个中秋的美好景色都归属于自己这个“潜夫”,有一种悠然自得、遗世独立的意味。“棹入空明看太湖”,诗人划船进入太湖,“空明”二字用得极为精妙,既写出了太湖湖水的清澈透明,又营造出一种空灵、澄澈的意境,仿佛诗人进入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也暗示着诗人此时心境的纯净与安宁,抛却了尘世的喧嚣与纷扰,一心沉醉于这太湖的美景之中。“身外水天银一色”:此句承接上句,进一步描绘诗人置身太湖之上所看到的景色。中秋之夜,明月高悬,月光洒在太湖上,湖水波光粼粼,与天空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片银白的色调。“银一色”三字,将水天相接的宏大景象和静谧氛围生动地展现出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浩瀚与美妙,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纯净、宏大之景的深深陶醉和向往。“城中有此月明无”:最后一句以问句收束全诗,将太湖的明月与城中的明月进行对比。诗人在太湖上享受着这澄澈的月光和宁静的氛围,不禁想到城中的人们,他们是否也能看到这样美好的明月,是否也能拥有这份宁静与自在呢?此句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城市喧嚣、繁华生活的疏离,引发了读者对于自然与城市生活的对比和思考,使诗歌的意境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成大《长至日与同舍游北山》

下一篇:宋·范成大《衡阳道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