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南埭":北城南面的堤岸旁。
"玉水方流汇":清澈的玉水正在流淌汇聚。
"青樾里":在青翠的树荫之中,
"红尘外":我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万桃春不老":春天里,万树桃花盛开不败,
"双竹寒相对":两株竹子在寒风中相互守望。
"回首处":当我回首往事时,
"满城明月曾同载":曾经与朋友共赏满城明月的时光依然历历在目。
"分散西园盖":然而,如今友人已经离散,西园的盖子也已经分散。
"消减东阳带":东阳带也日渐消减。
"人事改":人事已改,
"花源在":但桃花坞的花源依旧存在。
"神仙虽可学":虽然神仙的境界可以追求,
"功行无过醉":没有什么比醉酒更能体现人生的功行了。
"新酒好":新酿的美酒正好,
"就船况有鱼堪买":而船上还有鲜美的鱼儿可以购买。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词中通过描绘“北城南埭,玉水方流汇”、“青樾里,红尘外”、“万桃春不老,双竹寒相对”等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超然物外的氛围,借以抒发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尘世喧嚣的超脱之情。寓情于景:作者将内心的感慨和回忆融入对桃花坞景色的描绘中,使得每一处景色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如“回首处,满城明月曾同载”一句,既描绘了明月的皎洁,又寄托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比:词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如“青樾里,红尘外”的清幽与喧嚣对比,“人事改,花源在”的人事变迁与自然永恒对比,以及“神仙虽可学,功行无过醉”的理想与现实对比,这些对比增强了词作的深度和广度。象征:“万桃春不老”象征着生命的勃勃生机和永恒之美,“双竹寒相对”则象征着坚韧不拔和相互守望的精神。而“满城明月”则象征着过去的美好时光和难忘的回忆。用典:词中“分散西园盖”一句可能暗用了曹植《公宴》中的典故,原句为“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此处借以表达友人离去后的孤寂和落寞。“消减东阳带”则可能借用了沈约的典故,沈约因日渐消瘦而腰带常松,此处借以形容岁月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2. 分段赏析
《千秋岁·重到桃花坞》上阙“北城南埭。玉水方流汇。青樾里,红尘外。”开篇即点明地点“北城南埭”,接着以“玉水方流汇”描绘出清澈的水流汇聚成河的场景,给人以宁静、清新的感觉。随后,“青樾里,红尘外”一句,通过“青樾”与“红尘”的对比,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清幽雅致的境界。青樾代表自然与宁静,红尘则象征世俗与喧嚣,两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作者内心的超脱与向往。“万桃春不老,双竹寒相对。”“万桃春不老”一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桃花坞内桃花盛开、春意盎然的景象。这里的“春不老”不仅指春天的持久,更寓意着生命的勃勃生机和永恒之美。而“双竹寒相对”则描绘出两株竹子在寒风中相互守望、坚韧不拔的场景,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坚韧与执着。下阙“回首处,满城明月曾同载。分散西园盖。消减东阳带。”“回首处,满城明月曾同载”一句,将读者带入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中。这里的“满城明月”不仅指明亮的月光,更象征着过去与朋友共度的欢乐时光。而“分散西园盖”和“消减东阳带”则暗示着人事的变迁和岁月的流逝。西园的盖子已经分散,东阳带也日渐消减,象征着友人的离去和岁月的无情。“人事改,花源在。神仙虽可学,功行无过醉。”“人事改,花源在”一句,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变迁的深刻领悟。虽然人事已改,但桃花坞的花源依旧存在,寓意着自然之美永恒不变,也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坚定与执着。而“神仙虽可学,功行无过醉”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真谛的深刻领悟。虽然神仙可学,但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当下、随遇而安,醉酒逍遥也不失为一种功行。“新酒好,就船况有鱼堪买。”结尾以“新酒好,就船况有鱼堪买”一句,展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新酒醇厚、鱼肉鲜美,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中享受着生活的乐趣,也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这一句不仅是对生活情趣的展现,更是对人生哲理的升华,让读者在品味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真谛。
上一篇:宋·范成大《观禊帖有感三绝》
下一篇:宋·范成大《元夕大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