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帝有下都":天帝在人间有座下都,
"作镇此南国":镇守着这南国大地。
"孤撑紫玉楼":它如孤柱撑起紫玉楼阁,
"横绝太霄碧":横亘天际,断绝碧蓝九霄。
"晶荧砂窦红":晶莹的砂洞泛着红光,
# 晶荧砂窦红:黄山盛产朱砂,温泉中亦含朱砂,折松枝,亦可见中含赤色之朱砂。
"夭矫泉绅白":灵动的泉水似白色衣带蜿蜒。
"晴云无尽藏":晴空中云朵藏之不尽,
"竟日袅幽石":整日在幽石间袅袅飘荡。
"诸峰三十五":周围三十五座山峰,
"离立侍傍侧":如侍从般分立两侧。
"会稽眇小哉":会稽山渺小极了,
# 会稽:指浙江绍兴县东南之会稽山。
"请议职方籍":应该重新商议它在《职方氏》典籍里的位次。
# 职方籍:职方官所掌管之地图。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纪游题材的古诗。全诗描绘了天都峰奇崛雄伟的姿态,借登山览胜所见之景,抒发对天都峰的由衷赞叹,质疑会稽山作为九大名山之首的传统说法,传达出诗人认为黄山天都峰更具资格列为名山之首的不同见解。
2. 分段赏析
“维帝有下都,作镇此南国”,以神话视角切入,将天都峰比作天帝设在人间的“下都”,赋予其镇守南国的神圣使命。此句跳出常规写景思路,借“维帝”之想,为天都峰镀上神秘色彩,确立它在南国山水间独一无二的地位,让人初窥诗人对天都峰超凡气质的推崇,为后文具体描写峰之雄奇造势。“孤撑紫玉楼,横绝太霄碧。晶荧砂窦红,夭矫泉绅白。晴云无尽藏,竟日袅幽石”,聚焦峰体形态与周边的景致。“孤撑”二字,精准勾勒天都峰独立擎天的姿态,“紫玉楼”喻意其色彩与质地,显示出华贵巍峨;“横绝太霄”,夸张地写出峰峦突破天际的气势。接着以“晶荧砂窦红”描绘山间砂穴光泽,“夭矫泉绅白”说出泉水灵动如白练,再衬以“晴云袅幽石”的悠然,从静态色彩到动态泉云,不同角度渲染天都峰的雄奇秀丽,让人如临其境,感受自然造化之妙。“诸峰三十五,离立侍傍侧。会稽眇小哉,请议职方籍”,先写周边诸峰如侍从拱卫,侧面烘托天都峰的领袖地位。后笔锋一转,拿会稽山对比——会稽山本是传统认知里的名山之首,诗人却直言其“眇小”,呼吁重新审视名山排位。这一对比与议论,打破世俗对名山的固有评判,将对天都峰的赞美,升华为对山水审美标准的思考,显露出诗人敢于突破常规、直抒己见的胸襟,也让诗作跳出单纯的写景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