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ù
yuè
shí
fàn
西
fēng
yuè
wēn

朝代:宋作者:范成大浏览量:1
jīn
guī
tán
zhuī
suí
jīn
liáng
wén
xié
yuè
yǐng
yáo
dàng
chuán
chuāng
jiǔ
shān
gāo
sōng
guì
àn
cāng
cháng
yān
jiè
yán
kòng
jiàn
máng
zhào
sān
nòng
tiào
fān
guāng
zuì
mèng
jīng
jiě
yīng
zhuó
cāng
làng
duō
qíng
fēng
niǎo
niǎo
chuī
bìn
shuāng
huì
xīn
yǒu
shǎng
tiān
fāng
qīng
rùn
chén
kōng
míng
mǎn
shēng
xiāng
guò
qīng
nán
jiǔ
liú
duò
miǎo
máng

译文

傍晚我把船停泊在金龟潭,要享受今夜的清凉。水面上波纹粼粼,映照着月光,船儿摇荡,波光舞动,对着船窗。夜色深沉,四面的山峰更显得高大,山上的松树桂树,一片深黑青苍。一道长长的烟云像把青山拦腰截断,山的上半部,似乎浮在空间,锐如剑铓。船夫吹着笛子,奏了一曲又一曲,水面上鱼儿跳跃,翻动着白浪。我也仿佛从醉梦中惊醒,解下了帽缨,在青黑色的湖水中洗去尘世的肮脏。湖面上满是荷花,风儿也特别多情,吹拂着我如霜似雪般的鬓发,令人沁心爽朗。我的心与这奇丽的景色融合在一起,忘记了自己置身于天涯南方。湖上的空气潮湿清润,没有一点灰尘,月光皎净明澈,扑来阵阵幽香。过去的情怀难以久留,想到这,我不禁低下头来,陷入沉思,泛起了一丝怅惘。

逐句剖析

"暮舣金龟潭":傍晚我把船停泊在金龟潭,

# 金龟潭:西湖边水潭名。,舣:停泊船只。

"追随今夕凉":要享受今夜的清凉。

"波纹挟月影":水面上波纹粼粼,映照着月光,

"摇荡舞船窗":船儿摇荡,波光舞动,对着船窗。

"夜久四山高":夜色深沉,四面的山峰更显得高大,

"松桂黯以苍":山上的松树桂树,一片深黑青苍。

"长烟界岩腹":一道长长的烟云像把青山拦腰截断,

# 岩腹:山的中部。,长烟:指弥漫在空中的雾气。

"浮空余剑铓":山的上半部,似乎浮在空间,锐如剑铓。

# 剑铓:剑的锋芒。此形容山顶尖削。

"棹夫三弄笛":船夫吹着笛子,奏了一曲又一曲,

# 三弄笛:奏了数只笛曲。三是泛指。,棹夫:船夫。

"跳鱼翻素光":水面上鱼儿跳跃,翻动着白浪。

# 素光:洁白明亮的光辉。多指月、水、霜、雪之光。

"我亦醉梦惊":我也仿佛从醉梦中惊醒,

"解缨濯沧浪":解下了帽缨,在青黑色的湖水中洗去尘世的肮脏。

# 沧浪:水青色。屈原《渔夫》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句。,濯:洗。,解缨:解去冠系。谓去官。缨,帽上的带子。

"多情芙蕖风":湖面上满是荷花,风儿也特别多情,

# 芙蕖:荷花。

"袅袅吹鬓霜":吹拂着我如霜似雪般的鬓发,令人沁心爽朗。

# 鬓霜:形容鬓发斑白如霜。,袅袅:柔和轻微的样子。

"会心有奇赏":我的心与这奇丽的景色融合在一起,

# 会心:领悟;领会。

"天涯此何方":忘记了自己置身于天涯南方。

"清润不立尘":湖上的空气潮湿清润,没有一点灰尘,

"空明满生香":月光皎净明澈,扑来阵阵幽香。

"过清难久留":过去的情怀难以久留,

# 过清:已消逝的情怀。清:一作情。

"俛俯堕渺茫":想到这,我不禁低下头来,陷入沉思,泛起了一丝怅惘。

# 俛俯:弯腰低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六月十五日夜泛西湖风月温丽》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五言古诗。开篇“暮舣金龟潭,追随今夕凉”点出夜游缘起,奠定闲适基调;中间数句聚焦西湖夜景,“波纹挟月影”等句绘景细腻,“棹夫三弄笛,跳鱼翻素光”增添灵动意趣;后段融入主观感受,借对清景的体悟,传递出对自然与自我交融的思索,情与景深度契合。全诗用精巧又妥帖的文字描绘出桂林山水的夜景,将这般景致与自身悠然闲适的心境相融合,让全诗读起来流畅自然,情感深厚而意境悠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纪游诗创作于淳熙元年(1174年),记述桂林西湖月夜景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纪游诗。描绘了桂林西湖月夜泛舟所见的山水景致,月影随波、四山松桂、长烟浮空等画面,融入诗人容与淡荡的心境,展现出西湖夜景的清幽美妙与独特韵味。

2. 分段赏析

“暮舣金龟潭,追随今夕凉”,此为全诗起笔,以简洁的叙事,开启夜游西湖的行程。“暮”点明时间,傍晚时分,暑气渐收,恰是出游佳时;“舣”字精准呈现停船靠岸的动作,让场景形象化。“追随今夕凉”,一个“追随”,将人对清凉的主动追寻写得生动,凸显出因暑热而生的纳凉需求,为后文沉浸式展现西湖月夜景致,埋下闲适、探幽的情感伏笔,使人能迅速代入南宋文人夜游的情境,开启一段与自然相融的诗意之旅。“波纹挟月影,摇荡舞船窗”,聚焦湖面夜景,笔力细腻入微。风拂湖面,波纹涌动,“挟”字赋予波纹动态与力量,似水波主动裹挟月影,让月影随波流转有了画面感。船行波上,窗如灵动画框,“摇荡”“舞”二字,将月影在船窗摇曳的姿态鲜活呈现,把月夜湖水的静谧与灵动奇妙交融,使读者仿若身临其境,见波光月影共舞,感受西湖水畔的不同韵味。“夜久四山高,松桂黯以苍”,角度从湖面转至岸边山峦。“夜久”推进时间,营造出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氛围,此时人对环境的感知更敏锐。“四山高”,因夜色朦胧、月光斜照,山的巍峨感被放大,是视觉与心理感受的叠加;“松桂黯以苍”,还原月光下树木的模样,苍黑的轮廓在夜色里静静伫立,与湖面的灵动形成动静呼应,层次分明地勾勒出西湖岸上月夜山景,让读者领略到山水相依的美妙。“长烟界岩腹,浮空余剑铓”,紧扣桂林喀斯特地貌特色着笔。桂林山峰多挺拔尖秀,“长烟界岩腹”,“界”字尤为精妙,薄薄烟云缭绕山腰,像丝带般划分山体,将烟云凝聚山腰的画面生动定格,比“一条界破青山色”更加显得洗练。“浮空余剑铓”,把尖峭山峰比作剑锋,呼应桂林山的奇崛,又因长烟缥缈,添了几分空灵。联想柳宗元写柳州山“海畔尖山似剑铓”,地域山水的相似性,让诗句多了文化传承的韵味,范成大化用前人妙喻,融入西湖月夜情境,把山的奇峭与夜色的朦胧完美融合,显示了桂林山水的独特风姿。“棹夫三弄笛,跳鱼翻素光”,从视觉角度描写转入对动态景观的刻画。幽静湖面上,“棹夫三弄笛”,悠扬笛声悠悠流淌,为静谧夜景增添灵动声线,似能穿透夜色,撩动人的心弦。“跳鱼翻素光”,鱼儿跃出水面,瞬间搅碎月影,银色波光闪烁,打破湖面沉寂。笛音袅袅、鱼跃泼剌,一静一动,相互映衬,为西湖月夜图景添了生活气息与诗意,使画面鲜活饱满,让读者仿若能听见那笛音、那鱼跃声,沉浸在这美妙情境中。“我亦醉梦惊,解缨濯沧浪”,承接前文笛音鱼跃之景,写诗人反应。“醉梦惊”,生动呈现诗人沉醉夜景,又被笛声、鱼跃唤醒的状态,“醉”是对西湖月夜美的沉醉,“惊”是外界动静带来的感官触动。“解缨濯沧浪”,可作实写,展现诗人在湖水中浣洗帽缨的随性;也可视为用《渔父》典故,传递出诗人醉心山水,愿如渔父般洗净尘心、回归本真的心境,让景与人的情感深度交融,赋予画面人文温度。“多情芙蕖风,袅袅吹鬓霜”,以细腻笔触写荷风与自身。“多情芙蕖风”,赋予荷风情感,轻柔的风裹挟着荷香,“袅袅”二字,精准描绘风的舒缓形态,似能看见风轻拂过荷塘、吹动鬓发的模样。“吹鬓霜”,悄然点出诗人年岁,荷风抚过如霜鬓发,景中藏情,在美好景致里,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淡淡感慨,让读者感受到诗人与景对话时的细腻情思。“会心有奇赏,天涯此何方”,承接上文赏景之感,抒发内心体悟。“会心有奇赏”,写诗人与西湖月夜景致深度共鸣,领略到独特妙处,这份“会心”,是心灵与自然的交融,尽显景色迷人。“天涯此何方”,在沉醉中,诗人暂忘所处之地,既有沉醉美景、不知身之所在的惊叹,又暗含漂泊者偶遇极致风光时,对自身境遇的悄然思索,情感复杂而含蓄,拓宽了诗意的意境。“清润不立尘,空明满生香”,再次总写西湖月夜的环境与氛围。“清润不立尘”,描绘出西湖月夜的清透洁净,仿佛这方天地纤尘不染,尽显环境的清幽高雅;“空明满生香”,“空明”承接前文湖水、月光之景,展现出澄澈明亮的质感,“满生香”则让荷香四溢的画面具像化,似能嗅到那悠悠荷香在空气中弥漫,与“多情芙蕖风”呼应,再次渲染出西湖月夜的美妙,回照“会心有奇赏”,强化诗人对这清景的沉醉与赞赏。“过清难久留,俛俯堕渺茫”,为全诗收束之笔,意蕴悠长。“过清难久留”,因西湖月夜过于清幽纯净,美好得难以长久留存,流露出对美好易逝的怅惘。“俛俯堕渺茫”,低头间,夜色、湖光交融成浩渺朦胧之境,人似要融入这“渺茫”,将景的清幽与怅惘推向高潮。既呼应开篇纳凉夜游的闲适,又升华情感,暗含着平生漂泊的感慨,诗味蕴藉,余韵无穷,让人在落幕处仍能品味到深沉的情思。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细腻妥帖的笔触勾勒出桂林山水的夜色,将眼前景致与自身悠然舒缓的心境交融在一起,让全诗读来流畅自然,情意绵长。和陆游“天教饱识汉山川”的经历相似,范成大也创作了诸多纪游诗作,这些作品多以清新真切的笔墨,尽情展现祖国山河的壮美。与众不同的是,范成大在描写山川风景时,极少有陆游诗中那种愤懑与哀伤,他总是对景物满怀热情与赞美,笔调以清丽明净见长,这首描绘桂林山水的诗作便是鲜明例证。杨万里在《石湖诗序》中评价范成大的诗“大篇决流,短章锋芒,缛而不酿,缩而不僒。清新妩丽,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这一评价总体而言是十分恰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成大《将赴建康出城》

下一篇:宋·范成大《病中绝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