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ǎo
fēi
chén
xiá
mǎn
tiān
shǎo
qǐng
yàn
yún
zhāo
"

朝代:宋作者:范成大浏览量:1
zhāo
xiá
chū
mén
xiá
xíng
qiān
jīn
chén
wèi
chū
xiǎo
sàn
xīn
zài
zuò
yǎn
zhuǎn
yún
zhī
tiān
dào
nóng
yàn
yún
ěr
lái
zhān
pāng
tuó
shuō
zhě
lèi
huī
guǐ
fēi
yún
zǒu
qún
yáng
tíng
yún
sān
yuè
dàng
tiān
xiù
宿
fēng
shào
làn
shí
shāo
chéng
xiāng
hàn
chǔ
rùn
zhú
jiū
néng
zhuō
xué
yǒu
zhì
yóu
qiáng
zhī
shí
wén
dié
míng
dōng
shān
guàn
táng
shěn
nán
huò
jiā
yīn
shí
biān
huò
yáng
mén
huò
yún
féng
gēng
biàn
huò
huàn
jiǎ
shǐ
xíng
é
xiàng
lóng
sòng
fēi
lǎo
nóng
yàn
xiǎng
yìng
jié
guǐ
é
shī
gǎn
kuā
liáo
yòng
xǐng
shuì

译文

早晨出现朝霞,不宜出门远行,傍晚出现晚霞,预示着第二天可以远行千里。今天早晨太阳还没升起的时候,清晨的雾气像绮丽的锦缎一样散开。我心里怀疑雨又要下起来,转眼间就看到乌云从四面八方涌起。我哪里知道上天的规律呢,不过是听吴地的农民们这么说罢了。自古以来预测大雨的各种说法,自古以来预测大雨的各种说法,谈论的人说的都很奇诡。飘动的云彩像奔跑的一群羊,静止的云彩民间说有三种稀少的形态。月亮运行到毕宿的位置,风从西方(少女风指西方之风)吹起。石头热得像烧起了香,柱下的石礅潮湿得像刚洗过一样。笨拙的斑鸠鸣叫着驱赶雌鸟(有雨的预兆),聪明的狐狸提前躲进洞穴(预知天气变化)。蜉蝣似乎能勉强感知时间变化,蜥蜴也好像懂得天气的计谋。东山的鹳鸟在蚁冢上鸣叫(预示有雨),堂屋里的蚂蚁能洞察天气(有雨时蚂蚁会有行动)。有的人说要鞭打阴石(一种祈雨方式),有的人说要关闭阳门(一种避雨或祈雨的措施)。有的人说遇到“庚”日天气会变化,有的人说从更换甲日开始天气有改变。人们对鹅的行动和龙的象征意义众说纷纭,各种争论没有统一的道理。这些都比不上老农们的谚语灵验,就像有鬼在暗中回应一样迅速准确。我写下这首诗哪里敢自夸博学,只不过是用来醒醒午睡时的困意罢了。

逐句剖析

"朝霞不出门":早晨出现朝霞,不宜出门远行,

"暮霞行千里":傍晚出现晚霞,预示着第二天可以远行千里。

"今晨日未出":今天早晨太阳还没升起的时候,

"晓气散如绮":清晨的雾气像绮丽的锦缎一样散开。

"心疑雨再作":我心里怀疑雨又要下起来,

"眼转云四起":转眼间就看到乌云从四面八方涌起。

"我岂知天道":我哪里知道上天的规律呢,

"吴农谚云尔":不过是听吴地的农民们这么说罢了。

"古来占滂沱":自古以来预测大雨的各种说法,

"说者类恢诡":自古以来预测大雨的各种说法,谈论的人说的都很奇诡。

"飞云走群羊":飘动的云彩像奔跑的一群羊,

"停云俗三稀":静止的云彩民间说有三种稀少的形态。

"月当天毕宿":月亮运行到毕宿的位置,

"风自少女起":风从西方(少女风指西方之风)吹起。

"烂石烧成香":石头热得像烧起了香,

"汗础润如洗":柱下的石礅潮湿得像刚洗过一样。

"逐妇鸠能拙":笨拙的斑鸠鸣叫着驱赶雌鸟(有雨的预兆),

"穴居狸有智":聪明的狐狸提前躲进洞穴(预知天气变化)。

"蜉蝣强知时":蜉蝣似乎能勉强感知时间变化,

"蜥蜴与闻计":蜥蜴也好像懂得天气的计谋。

"垤鸣东山鹳":东山的鹳鸟在蚁冢上鸣叫(预示有雨),

"堂审南柯蚁":堂屋里的蚂蚁能洞察天气(有雨时蚂蚁会有行动)。

"或加阴石鞭":有的人说要鞭打阴石(一种祈雨方式),

"或议阳门闭":有的人说要关闭阳门(一种避雨或祈雨的措施)。

"或云逢庚变":有的人说遇到“庚”日天气会变化,

"或自换甲始":有的人说从更换甲日开始天气有改变。

"行鹅与象龙":人们对鹅的行动和龙的象征意义众说纷纭,

"聚讼非一理":各种争论没有统一的道理。

"不如老农谚":这些都比不上老农们的谚语灵验,

"响应捷如鬼":就像有鬼在暗中回应一样迅速准确。

"哦诗敢夸博":我写下这首诗哪里敢自夸博学,

"聊用醒午睡":只不过是用来醒醒午睡时的困意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此诗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这首诗出自他的日常记景之作。诗的主题围绕清晨出行的所见所感,描绘了自然天气的瞬息变化。内容上,开篇写清晨从飞乌启程时,朝霞布满天空,绚丽壮美,展现出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少顷大雨”则笔锋一转,描绘暴雨突至的景象。写作手法上,诗人运用白描手法,用简洁质朴的语言勾勒场景,不做过多修饰,却将景色变化生动呈现。前半部分的晨霞满天,为宁静美好之景,给人愉悦之感;后半部分少顷大雨,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展现自然的瞬息万变。整首诗虽简短,却以小见大,让读者领略到自然的奇妙,尽显杨万里诚斋体清新自然、活泼灵动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引用论证:诗中开篇“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直接援引吴地农谚,以民间经验点明天气规律,增强诗歌的生活气息与可信度。尾联“吴农谚云尔”再次呼应,形成结构闭环。虚实结合:诗中前四句实写晨景变化,中间四句转向民间谚语,后段则虚写古人占雨传说,将现实观察与历史经验交织,拓展诗歌的时空维度。对比:诗中“晨霞满天”的绚丽与“云四起”的压抑形成色彩对比,“我岂知天道”的谦逊与“说者类恢诡”的玄奥形成认知对比,深化对自然规律的哲思。拟人:“逐妇鸠能拙”赋予斑鸠拟人化特征,暗喻其预报天气的“笨拙”;“穴居狸有智”则通过动物行为表现自然预知能力,使诗句充满生动意趣。比喻:诗中“飞云走群羊”,将快速飘动的飞云比作奔走的群羊,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天空中云朵快速移动且形态如羊般的样子,给人一种动态、活泼的感觉,让读者能直观地感受到云的飘动之快和形态之多变。而“停云俗三稀”可能是说静止的云像某种稀少的事物(这里“俗三稀”表述较模糊,不太明确具体所指,但整体也是用比喻来描绘停云的状态或样子),与飘动的云形成对比,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云的不同形态。夸张:“不如老农谚,响应捷如鬼”,将老农谚语预测天气的准确性夸大化,“捷如鬼”形象地突出了民间谚语在预测天气方面的高效和精准。

2. 分段赏析

“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这两句引用吴地农谚,以气象现象总结生活经验。范成大借此点出民间智慧对自然规律的朴素认知,与后文“古来占滂沱”形成对比。“今晨日未出,晓气散如绮”,描绘清晨日出前的景象:晨雾如绮丽绸缎般散开。虽未直接写朝霞,但“晓气”暗含水汽丰沛,呼应前句“朝霞不出门”的预兆,为下文“心疑雨再作”铺垫。“心疑雨再作,眼转云四起”,诗人观察天象时的心理活动,见云层翻涌,预感雨水将至。“疑”与“转”二字生动刻画出对天气变化的警觉,体现农谚在实践中的验证过程。这里"云四起"的压抑和上文中"晨霞满天"的绚丽形成色彩对比。“我岂知天道,吴农谚云尔”,自谦不知天道奥秘,转而强调农谚的实用性。“吴农谚”点明地域文化特色,凸显民间经验的可靠性,与文人占卜的“恢诡”形成对照。“古来占滂沱,说者类恢诡”,批评古代占雨方法的夸张虚妄。“恢诡”指荒诞不经,暗指占卜者故弄玄虚,反衬农谚的简洁有效。“飞云走群羊,停云俗三稀”,以比喻描摹云象:“飞云”如羊群疾驰,象征骤雨前风云变幻;“停云”稀少则暗示天气稳定。两句通过形象化语言,展现自然现象的多变。“月当天毕宿,风自少女起”,结合星象与风向占雨。“天毕宿”为二十八宿之一,古人认为其主雨;“少女风”指东南风,携带水汽易致雨。诗句融天文与气象知识,体现多维度的自然观察。“烂石烧成香,汗础润如洗”,描写湿热天气的细节:石头受潮似烧香般散发潮气,础石(房柱基石)被汗水般的水珠浸透。以感官体验渲染雨前闷热,呼应农谚的准确性。“逐妇鸠能拙,穴居狸有智”,借动物行为预测天气。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鸠鸟驱赶伴侣(“逐妇”)预示降雨,穴居狸类感知潮湿提前避雨,体现生物对自然的适应性智慧。“蜉蝣强知时,蜥蜴与闻计”,蜉蝣短命却感知时节,蜥蜴(古人认为能祈雨)通晓天机。以小生物暗喻自然规律的微妙,反衬人类占卜的繁杂。“垤鸣东山鹳,堂审南柯蚁”,鹳鸟鸣叫于蚁垤(土丘)预示降雨,蚁群搬家(“堂审”)亦为雨兆。化用《诗经·东山》与“南柯一梦”典故,将自然现象与文学意象结合。“或加阴石鞭,或议阳门闭”,运用了列举矛盾占卜法:鞭打阴石(象征镇压雨神)或关闭阳门(阻隔湿气)。两种极端做法凸显占雨术的混乱,暗含讽刺。“或云逢庚变,或自换甲始”,诗人以天干纪日法占雨:庚日、甲日被认为与天气变化相关。诗句揭示占卜者牵强附会,依赖玄虚理论而非实际观察。“行鹅与象龙,聚讼非一理”,“行鹅”“象龙”指不同形态的云,占雨者对其象征意义争论不休。批判占卜者各执一词,缺乏统一标准,反衬农谚的直观有效。“不如老农谚,响应捷如鬼”,运用夸张手法,将老农谚语预测天气的准确性夸大化,“捷如鬼”形象地突出了民间谚语在预测天气方面的高效和精准,表达了诗人对民间智慧的高度认可与赞叹,与前文各种复杂且未必准确的占雨说法形成鲜明对比。“哦诗敢夸博,聊用醒午睡”,这是一种自谦的表达,表面上看似随意地说写诗只为醒困,实则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收尾,在展现对自然现象、民间智慧深入探讨后,又以这种轻松姿态淡化可能的学术性或严肃性,使整首诗的氛围更亲切自然,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也体现出诗人随性自在的创作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成大《次韵施进之惠紫芝术》

下一篇:宋·范成大《九月二十八日湖上检校篱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