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碧闯高浪":小块的碧空在高高的波浪间时隐时现,
"孤墟明夕阳":一座孤寂的废墟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明亮。
"水柳摇病绿":水边的柳树在风中摇曳着那带着病弱色调的绿色枝叶,
"霜蒲蘸新黄":经霜的蒲草仿佛蘸染上了崭新的黄色。
"孤屿乍举网":孤独的小岛上突然有人举起渔网,
"苍烟忽鸣榔":苍茫烟雾中猛然传来敲击木榔的声响。
"波明荇叶颤":水波清亮,荇菜叶子随之颤动,
"风熟苹花香":微风送来苹花成熟的芬芳。
"鸡犬各村落":村落里处处传来鸡犬之声,
"蓴鲈近江乡":临江的地方摆放着酒器,充满生活气息。
"野寺对客起":山野中的寺庙因有客来访而热闹起来,
"楼阴濯沧浪":楼影遮蔽处,有人在沧浪之水中洗涤。
"古来离别地":这里自古以来就是离别之地,
"清诗断人肠":写下的清冷诗句也让人肝肠寸断。
"亭前旧时水":亭子前还是那旧时的流水,
"还照两鸳鸯":依旧映照着一对鸳鸯。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1. 分段赏析
开篇描绘旅途景象:“寸碧闯高浪,孤墟明夕阳”,诗人远望,小块的碧空在高浪间时隐时现,一座孤独的废墟在夕阳余晖下显得格外醒目。“寸碧”与“高浪”形成大小对比,“孤墟”与“夕阳”营造出孤寂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水柳摇病绿,霜蒲蘸新黄”,近看水边柳树,在秋风中摇晃着带有病色的绿叶,经霜的蒲草沾上了新鲜的黄色。“摇”字赋予柳树动态,“病绿”“新黄”从色彩角度细腻描绘出秋日植物的凋零与衰败,生动展现出旅途所见的秋景之萧瑟。中间展现水乡生活画面:“波明荇叶颤,风熟苹花香”,水面波光粼粼,荇叶在水波中颤动,微风送来苹花成熟的香气。此句从视觉和嗅觉角度,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水乡画面,与前文的萧瑟形成对比,动静结合,展现水乡秋日独特魅力。“苍烟忽鸣榔,落日人鸣榔”,苍茫的烟雾中突然传来敲击木榔的声音,直到落日时分,仍有人在鸣榔。“忽”字写出声音出现的突兀,“落日”点明时间,持续的鸣榔声描绘出渔民劳作的场景,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水乡生活气息。结尾抒发旅途感慨:“鸡犬各村落,尊罍近江乡”,诗人看到各个村落中鸡犬相闻,临近江边的地方摆放着酒器,勾勒出宁静祥和的乡村景象,与旅途的孤寂形成反差。“古来离别地,清诗断人肠”,诗人触景生情,想到此地自古以来就是离别之地,不禁心生感慨,自己的清苦诗句也难以排解内心因离别而生的断肠之感,直抒胸臆,将旅途的孤独、对离别的感伤之情推向高潮,给全诗增添了深沉的历史感和浓郁的哀愁氛围。
上一篇:宋·范成大《初入湖南醴陵界》
下一篇:宋·范成大《种竹了题爱山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