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三百六十日":一年三百六十天,
"日日三椽卧衰疾":每天都躺在简陋的屋子里,拖着衰老病痛的身体。
"旁人揶揄还叹咨":旁边的人有的嘲笑、有的叹息,
"问我如何度四时":问我这样怎么熬过一年四季。
"我言平生老行李":我说我这辈子就像常年赶路的旅人,
"蓐食趁程中夜起":天没亮就起来吃饭、赶路程,常常半夜就得动身。
"当时想像闭门闲":那时候总想象着能关起门来清闲度日,
"弱水迢迢三万里":却像隔着迢迢三万里的弱水一样遥不可及。
"如今因病得疏慵":如今因为生病倒得了些闲散,
"脚底关山如梦中":过去走过的关山险路,都像在梦里一样模糊了。
"重帘复幕白昼静":重重帘幕遮挡的屋子里,白天也静悄悄的,
"户外车马从西东":门外的车马不管东西往来,都与我无关。
"若问四时何以度":要是问我一年四季怎么过,
"念定更无新与故":心念安定了,就没什么“新”和“旧”的分别。
"瓶花开落纪春冬":看瓶里的花开了又谢,就知道春去冬来,
"窗纸昏明认朝暮":看窗纸的明暗变化,就分清早晨和傍晚。
"行年六十是明朝":到了明天,我就六十岁了,
"不暇自怜聊自嘲":没功夫自怜自艾,姑且自嘲几句吧。
"婪尾三杯饧一楪":饮完这最后三杯酒,再吃一碟糖糕,
"从今身健齿牙牢":从今后,只盼身体康健、牙齿牢固。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1. 分段赏析
“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三椽卧衰疾。”诗人以“一年三百六十日”强调时间漫长,而“日日”重复凸显疾病缠身的持续性。“三椽”指简陋居所(椽为屋顶木条),在此代指病榻。全句直白道出终年卧病的困顿,奠定全诗沉郁基调。"旁人揶揄还叹咨,问我如何度四时?"“揶揄”(嘲笑)与“叹咨”(叹息)对比旁人对诗人境遇的矛盾态度。他人询问“如何度四时”,实为对病者消磨时光的困惑,暗含世情冷暖。“我言平生老行李,蓐食趁程中夜起。”诗人回忆往昔奔波生涯:“老行李”喻人生如旅途行囊,“蓐食”(草席上进食)与“中夜起”点明早年劳碌,常于深夜赶路。此句以简朴语言勾画漂泊岁月。“当时想像闭门闲,弱水迢迢三万里。”“闭门闲”是诗人早年向往的闲居生活,而“弱水迢迢”借用神话中遥不可及的弱水(《楚辞》意象),喻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今昔对比,突显病后理想破灭的怅惘。“如今因病得疏慵,脚底关山如梦中。”“疏慵”写因病疏懒的状态;“脚底关山”曾为实地跋涉的险阻,如今却似梦境般虚幻,暗喻行动能力丧失。身体困顿与精神恍惚交织,平实中见苍凉。“重帘复幕白昼静,户外车马从西东。”通过环境对比:屋内“重帘复幕”遮蔽下死寂如夜,窗外车马东西奔忙。一静一动间,凸显诗人与外界的热闹隔绝,仅能旁观世态。“若问四时何以度?念定更无新与故。”回应旁人“如何度四时”之问。诗人坦言生活已无新旧之别(“无新与故”),时间感知模糊,唯有精神固守心念恒定。“瓶花开落纪春冬,窗纸昏明认朝暮。”具体描写时间感知方式:以瓶中花开花落记录春秋更替,凭窗纸明暗分辨晨昏。瓶花为文人案头清供,象征微小自然对生命的慰藉;窗纸光影则表示时间流转。“行年六十是明朝,不暇自怜聊自嘲。”“行年六十”点明诗人岁至暮年。“明朝”既指新晨,亦暗喻人生晚年。诗人称“不暇自怜”,实以“自嘲”化解悲情,显豁达之态。“婪尾三杯饧一楪,从今身健齿牙牢。”末句转折:“婪尾”指宴席末杯酒,诗人饮三杯酒、食一碟饴糖(饧),祈愿“身健齿牙牢”。病中简朴饮食与对健康的质朴期许,在自嘲中透出顽强生命力。
上一篇:宋·范成大《八场坪闻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