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园萧瑟懒追随":荒芜的园子冷落凄清,我懒得去寻游观赏,
# 追随:追寻赶趁。
"舞燕啼莺各自私":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乐。
# 各自私:这里是说燕子、黄莺不管人的心情而只顾自家欢乐。
"窗下日长多得睡":白天愈来愈长,正好在窗下多睡一会儿,
"尊前花老不供诗":酒樽前花儿已经凋谢,不能再激发诗情。
# 尊:这里指酒樽。
"吾衰久矣双蓬鬓":我久已老(梦不见周公),只落得两鬓蓬乱,
# 蓬鬓:鬓发蓬乱,是失志、失宠之态。鲍照《拟行路难》:“形容憔悴非昔悦,蓬鬓衰颜不复妆。”,吾衰久矣:《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这里说“吾衰久矣”,委婉地表示了对当今久无周公这样的明主圣人的慨叹。
"归去来兮一钓丝":弃官回乡吧,跟一竿钓丝相伴。
# 归去来兮:陶潜有《归去来兮辞》表达弃官归田的心态。
"想见篱东春涨动":可以想见竹篱东面,春水已经涨满,
# 春涨动:春水开始增涨。春季涨水叫春涨。,篱东:隐指隐居之地。陶潜《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小舟无伴柳丝垂":柳丝低垂的岸边,小船儿正孤单地摇晃。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抒情诗。诗中描绘了暮春时节荒园萧瑟,燕舞莺啼的景象,以及窗下日长、尊前花老的情景。诗人由景及人,从花老联想到自己衰老,慨叹南宋朝廷的现状,同时借“归去来兮”等表达归隐之意和高洁情操,以江南水乡暮春图强化思归之情,抒发了内心的愁绪、愤世之感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开篇通过“荒园萧瑟”“舞燕啼莺各自私”描绘暮春园景,营造出荒寂、冷清的氛围,借此抒发内心的愁绪与对世态的感慨。用典:“归去来兮”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典故,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要归隐的心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3. 分段赏析
“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荒园萧瑟”描绘出园子暮春时花残叶败的衰败景象,奠定了全诗略显消沉的基调。“懒追随”直白地写出诗人兴致缺缺的状态。“舞燕啼莺各自私”将燕莺人格化,表面写它们在荒园中自得其乐,实则暗喻朝廷中的小人只顾自身利益,巧妙地隐射时事。“窗下日长多得睡,尊前花老不供诗”:“日长多得睡”侧面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闷,因愁绪难遣而借睡眠打发漫长时光。“花老不供诗”则表明暮春时节花朵凋零,难以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进一步展现出诗人消极的情绪。“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吾衰久矣”既实写自己鬓发斑白、年华老去,又暗用典故,表达对南宋小朝廷难以振作的慨叹。“归去来兮一钓丝”化用陶渊明典故,表明诗人决意退隐,以垂钓自适,体现出其高洁的情操与对现实的无奈。“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想见”二字表明是想象之景,描绘出故乡春水上涨、柳丝低垂、小舟静候的画面,充满诗情画意,进一步烘托出思归之情。“篱东”的运用,强化了对故园的思念,同时与开篇的荒园形成对比,突出诗人的情感倾向。
4. 作品点评
《春晚》是范成大诗作中颇具特色的抒情七言律诗。在文学价值上,以暮春景象为依托,将对南宋小朝廷的愤懑、自身的无奈与高洁志趣巧妙融合,借景抒情,意蕴深厚。写作特色鲜明,不事雕琢景物,却能精准传意,心境描绘含蓄,用典自然贴切,使情感表达委婉而耐人寻味。从文学地位看,此诗展现了南宋时期文人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复杂情感,对研究当时的文学创作风格和文人心态有一定意义,体现了范成大诗歌善于抒情达意、含蓄蕴藉的艺术水准。
# 声情婉转,微嫌近于词耳。
清诗文家潘德舆《宋诗三百首》
下一篇:宋·范成大《三湘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