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夜竹堂虚":秋夜清凉,竹堂显得格外空旷,
"小睡匆匆醒":小睡之后,匆匆从睡梦中醒来。
"银漏无声月上阶":银质的漏壶悄然无声,明月缓缓爬上台阶,
# 银漏:银壶滴漏以计时。
"满地阑干影":月光将栏杆的影子投射得满地都是。
"何处最知秋":什么地方最能感知到秋天的到来呢,
"风在梧桐井":秋风在梧桐井边吹拂的时候。
# 梧桐井:古人院落梧桐树旁多有金井,称为金井梧桐。
"不惜骖鸾弄玉箫":不惜像仙人骖鸾般吹奏玉箫,
# 骖鸾弄玉箫:相传萧史善吹箫,作鸾凤鸣,秦穆公女弄玉亦善吹箫,公以女嫁史,史教玉吹箫作凤鸣,果有风来楼,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双双飞去(见《太平广记》卷四引《神仙传拾遗》)。骖鸾,即“乘凤”。
"露湿衣裳冷":露水打湿了衣裳,感到阵阵寒冷。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1. 分段赏析
上阕:“凉夜竹堂虚,小睡匆匆醒”,开篇点明时间为秋夜,地点在竹堂,一个“凉”字奠定了全词清冷的基调,“虚”字不仅写出竹堂的空荡,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空虚。词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小睡后突然醒来,为下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做铺垫。“银漏无声月上阶,满地阑干影”,进一步描绘秋夜的静谧,银漏悄然无声,显示出时间的悄然流逝,明月缓缓爬上台阶,将栏杆的影子投射满地,营造出一种清幽、寂静的氛围,烘托出词人此时孤寂的心境。下阕:“何处最知秋,风在梧桐井”,词人以设问的形式,引出秋风与梧桐这两个标志性的秋之元素,秋风拂过梧桐,正是秋意浓郁之处,点明了词人对秋意的敏锐感知,也将读者带入浓浓的秋意氛围之中。“不惜骖鸾弄玉箫,露湿衣裳冷”,词人运用弄玉吹箫的典故,表达自己超脱尘世的心境,即便秋露打湿衣裳,寒意阵阵,仍不惜吹奏玉箫。这里一方面展现出词人的洒脱,另一方面“露湿衣裳冷”又将词人拉回现实,在浪漫与现实之间,强化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
上一篇:宋·范成大《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