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án

朝代:宋作者:范成大浏览量:1
xián
chéng
lǎn
lǎn
chéng
chī
liù
yòng
dōu
cáng
suō
guī
xuě
duō
yóu
yǐn
méi
jīn
shàng
shī
xián
kàn
māo
nuǎn
mián
zhān
jìng
tīng
hán
jiào
zhú
rén
tóng
shí
shí
wéi
yǒu
shuì
zhī

译文

习惯了闲适就变得慵懒,慵懒久了又有些痴然,六种感官都收敛起来,像龟一样缩着。雪已经下了很多,却还是不想饮酒,梅花如今开得这样好,却还没有为它写诗。悠闲地看猫咪在温暖的毡褥上睡觉,静静地听小狗在寒冷的竹篱边叫唤。孤独寂寞,没有人能理解这份心境,常常只有睡魔才能知晓。

逐句剖析

"习闲成懒懒成痴":习惯了闲适就变得慵懒,慵懒久了又有些痴然,

"六用都藏缩似龟":六种感官都收敛起来,像龟一样缩着。

"雪已许多犹不饮":雪已经下了很多,却还是不想饮酒,

"梅今如此尚无诗":梅花如今开得这样好,却还没有为它写诗。

"闲看猫暖眠毡褥":悠闲地看猫咪在温暖的毡褥上睡觉,

"静听猧寒叫竹篱":静静地听小狗在寒冷的竹篱边叫唤。

# 猧:一作犹。

"寂寞无人同此意":孤独寂寞,没有人能理解这份心境,

"时时惟有睡魔知":常常只有睡魔才能知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习闲》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歌描绘了诗人退隐田园后的闲适生活,通过“习闲成懒懒成痴”等句展现其习惯闲适后的状态,借助猫、鸟等日常意象,体现出超然物外的心境。诗中运用对仗、用典等手法,融合佛道思想,语言平易浅显。它是范成大晚年诗歌转型的体现,反映了其“以闲度生”的处世哲学,也为了解南宋士大夫的退隐生活提供了视角。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范成大历经宦海沉浮后选择退居田园,晚年归隐石湖时期创作了这首诗。诗中“六用都藏缩似龟”巧用佛教“六根清净”典故,体现其晚年“以佛修心、以道养生”的生活态度,且采用传统七律平仄格式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描写生活的诗。诗歌介绍了诗人退隐后习惯闲适生活,以至于变得慵懒痴然,收敛感官如龟般沉静;即便雪落梅开,也不饮酒作诗,只是闲看猫眠、静听鸟叫,营造出超然的氛围,体现了其晚年闲适的生活状态与隐逸心境,以及融合佛道思想的处世态度。

2. 写作手法

用典:“六用都藏缩似龟”巧用佛教“六根清净”的典故,典故原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不受外界干扰而保持清净,诗人在此处用“六用都藏”呼应典故,以“缩似龟”的比喻,表现自己收敛感官、超然物外的状态。对偶:“雪已许多犹不饮,梅今如此尚无诗”形成工整对仗,“雪已许多”与“梅今如此”、“犹不饮”与“尚无诗”词性相对,句式对称,通过雪和梅的意象表达诗人对世俗事物的淡然。意象组合:“闲看猫暖眠毡褥,静听猧寒叫竹篱”运用意象组合手法,将“眠毡褥的猫”与“叫竹篱的鸟”两个日常意象组合,一动一静,展现生活细微意趣。

3. 分段赏析

“习闲成懒懒成痴,六用都藏缩似龟”:首联以递进的方式,写出诗人习惯闲适后,从“闲”到“懒”再到“痴”的心境变化,生动展现了闲适生活对心性的影响。“六用都藏缩似龟”中,“六用”指人的六种感官,诗人以“缩似龟”为喻,既表现出收敛感官、不被外界纷扰的状态,又暗含道家收敛自守的养生理念,开篇便奠定了全诗闲适隐逸的基调。“雪已许多犹不饮,梅今如此尚无诗”:颔联对仗工整,“雪已许多”与“梅今如此”描绘出雪景繁多、梅花盛放的景象,而“犹不饮”“尚无诗”则写出诗人面对这般景致,既不饮酒赏雪,也不为梅作诗的态度。这种对传统文人赏雪咏梅常态的“缺席”,反而凸显出诗人超然物外、不被外物牵动心绪的闲适心境。“闲看猫暖眠毡褥,静听猧寒叫竹篱”:颈联聚焦日常小景,“闲看”“静听”体现出诗人的从容自在。“猫暖眠毡褥”是静谧温暖的画面,“猧寒叫竹篱”则是略带生机的声响,一动一静,一暖一寒,细腻地勾勒出退隐生活的平淡意趣,将寻常生活场景化为富有诗意的画面,尽显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安然接纳。“寂寞无人同此意,时时惟有睡魔知”:尾联直抒胸臆,“寂寞无人同此意”写出诗人退隐后无人理解这份闲适心境的孤独感,而“时时惟有睡魔知”则以通俗的语言,将“睡魔”拟人化,仿佛只有它能懂得自己的心境,既强化了孤独感,又透着一种随遇而安的淡然,让全诗的闲适与孤独交织得更为真切。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体现了范成大晚年“平易浅显”的诗风,通过日常场景的细致描绘展现生活意趣,融合佛道思想,是其晚年诗歌转型的代表,也为研究南宋士大夫退隐后的生活与思想提供了文本。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成大《元夕四首(其四)》

下一篇:宋·范成大《春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