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筵女儿歌竹枝":在筵席上,当地的女儿们唱起了竹枝歌,
"一声三叠客忘归":歌声一唱三叹,美妙动听,让客人都忘记了归程。
"万里桥边有船到":万里桥边有船只抵达,
"绣罗衣服生光辉":从船上下来的人穿着绣罗衣服,光彩照人。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1. 写作手法
烘托:“一声三叠客忘归”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述客人听到歌女演唱竹枝歌时忘记归程这一反应,侧面烘托出竹枝歌的优美动听与强大感染力,让读者虽未直接听到歌声,却能从客人的表现中感受到歌声的魅力,比直接描写歌声更具韵味。细节描写:“绣罗衣服生光辉”是细节描写。细致刻画从万里桥边乘船而来之人穿着绣罗衣服光彩照人的样子,这一细节展现出夔州商业往来的繁华,以及人们生活的富足,使诗歌所描绘的场景更加生动、具体,让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当地的生活氛围。
2.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当筵女儿歌竹枝”,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热闹的宴会场景。在筵席之上,当地的女儿们唱起了竹枝歌。竹枝歌作为巴渝地区的特色歌谣,具有独特的韵律和浓郁的地方风情。歌女们的歌声一响起,就为整个画面注入了活力,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现场热烈的氛围。“一声三叠客忘归”,紧接着,诗人描述了客人的反应。竹枝歌往往采用一唱三叹的形式,歌声悠扬婉转,余音袅袅。客人听着这美妙的歌声,竟然忘记了归程。这一描写极具感染力,通过客人的沉醉,侧面烘托出竹枝歌的迷人魅力。客人之所以会“忘归”,不仅仅是因为歌声的动听,更是因为竹枝歌中所蕴含的独特文化内涵,让身处异乡的客人深深着迷,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世界和独特的地域文化之中。“万里桥边有船到”,视角一转,诗人将目光投向了万里桥边。万里桥在夔州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船只往来频繁。这一句诗描绘了桥边有船只抵达的画面,暗示着夔州商业贸易的繁荣。船只从远方而来,带来了各地的货物和信息,也为夔州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它反映出夔州在当时交通网络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与外界广泛的联系。“绣罗衣服生光辉”,最后一句,诗人细致地刻画了从船上下来之人的穿着。这些人穿着绣罗制成的衣服,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绣罗衣服”不仅体现了穿着者的身份和财富,更反映出夔州当地的经济状况和人们的生活水平。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读者可以想象到夔州街头人来人往,穿着华丽的人们穿梭其中,整个城市充满了繁华的气息。
上一篇:宋·范成大《虎丘六绝句·剑池》
下一篇:宋·范成大《次韵宗伟阅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