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jiāo
xíng

朝代:宋作者:范成大浏览量:1
zhú
yōng
qiáo
mài
gài
niú
xíng
chù
shēng
chén
àn
chuí
chuí
liǔ
pēi
miàn
chū
míng
jiān
jiān
mǎn
xiàn
qián
chūn
shì
cháo
píng
kǒu
fān
duō
chūn
lái
yǐn
jiān
nài
jīn
fān
cǎi
shèng

译文

溪边小桥翠竹簇拥,新绿麦苗铺满山坡,泥塑春牛巡行处,鞭声伴着笙歌庆丰年。嫩柳初黄如淡尘,丝丝垂枝色愈深,春水泛沫似新酒,波光闪烁映晴空。红日高悬县城前,春市喧嚣人如潮,潮涨江浦水平阔,归帆片片暮色中。春至无心饮美酒,更无诗情诉衷肠,空对迎春金彩饰,盛景当前情难遣。

逐句剖析

"竹拥溪桥麦盖坡":溪边小桥翠竹簇拥,新绿麦苗铺满山坡,

"土牛行处亦笙歌":泥塑春牛巡行处,鞭声伴着笙歌庆丰年。

"曲尘欲暗垂垂柳":嫩柳初黄如淡尘,丝丝垂枝色愈深,

"醅面初明浅浅波":春水泛沫似新酒,波光闪烁映晴空。

"日满县前春市合":红日高悬县城前,春市喧嚣人如潮,

"潮平浦口暮帆多":潮涨江浦水平阔,归帆片片暮色中。

"春来不饮兼无句":春至无心饮美酒,更无诗情诉衷肠,

"奈此金幡彩胜何":空对迎春金彩饰,盛景当前情难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立春日郊行》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在立春时节创作的七言律诗,叙写立春郊外踏青的所见所感。全诗借“竹拥溪桥”“麦盖山坡”“土牛笙歌”“垂柳春波”等意象,呈现乡间春日生机与农事活动的喧闹。诗中“春市暮帆”等场景更烘托出节日的繁忙,尾句“春来不饮兼无句”流露诗人面对盎然春意却无意赋诗饮酒的复杂心境,与立春剪金幡、扎彩胜的习俗形成反差。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纪游诗。借“竹拥溪桥”“麦盖山坡”等立春郊外景象,写出了乡间春日生机、农事热闹,以及诗人面对春意却无心饮酒赋诗的复杂心绪。

2. 写作手法

渲染:“土牛行处亦笙歌”通过描写立春鞭春牛时响起的笙歌,生动展现民俗活动的热闹;“日满县前春市合,潮平浦口暮帆多”描绘春日集市热闹、渡口船只往来的景象,从民俗与市井生活两个角度,层层渲染出立春时节的繁忙与欢庆氛围。烘托:“春来不饮兼无句,奈此金幡䌽胜何”中,诗人以自己面对春天无心饮酒赋诗的状态,侧面烘托出周围迎春庆典的欢腾热烈,用个人的沉静寂寥,衬托出节日氛围的浓烈。对比:“春来不饮兼无句”中诗人消极、低落的情绪,与“金幡䌽胜”代表的立春热闹喜庆习俗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是节日的欢快,一边是诗人的惆怅,强化了诗人内心复杂矛盾的心绪。

3. 分段赏析

首联“竹拥溪桥麦盖坡,土牛行处亦笙歌”以“拥”“盖”二字活化竹林环绕溪桥、麦苗覆盖山坡的盎然绿意,“土牛笙歌”紧扣立春鞭春牛的习俗,在农事活动中注入节日喧闹。颔联“曲尘欲暗垂垂柳,醅面初明浅浅波”以“曲尘”喻嫩黄柳色,仿佛要染暗枝条,“醅面”状春水微澜,如酒面浮光,借色彩与光影的转换,细腻描摹草木返青、春水初涨的时令特征。颈联“日满县前春市合,潮平浦口暮帆多”从乡间转入市井,“日满”点明节令昼长,“春市合”“暮帆多”以集市喧嚣与渡口繁忙,渲染立春时节的人间烟火气。尾联“春来不饮兼无句,奈此金幡䌽胜何”陡然转折,面对剪金幡、扎彩胜的迎春习俗,诗人以“不饮无句”的落寞,反衬出内心对春意的复杂感受——既有对自然生机的体察,又暗含仕途或心绪的沉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成大《燕宾馆》

下一篇:宋·范成大《梦玉人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