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kuí
zhōu
zhú
zhī
jiǔ
shǒu

朝代:宋作者:范成大浏览量:1
bái
miào
qián
jiù
chéng
huāng
shān
cǎo
jīn
qíng
zhǐ
xiá
kǒu
duī
shí
qià
rén
xīn
wèi
kěn
píng

译文

白帝庙前,早已不见旧日城池的踪影,唯余荒山野草,这景象诉说着古今不变的兴衰之情。只剩下峡口那一堆历经冲刷的礁石,倔强地矗立着,就像那人心啊,总是不肯平息。

逐句剖析

"白帝庙前无旧城":白帝庙前,早已不见旧日城池的踪影,

"荒山野草古今情":唯余荒山野草,这景象诉说着古今不变的兴衰之情。

"只余峡口一堆石":只剩下峡口那一堆历经冲刷的礁石,倔强地矗立着,

# 一堆石:指滟滪堆。

"恰似人心未肯平":就像那人心啊,总是不肯平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夔州竹枝歌九首(其七)》是宋代范成大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首句写白帝庙前旧城已荡然无存,次句以荒山野草的荒败景象,引发对古今变迁的深沉慨叹,“古今情”三字统摄历史沧桑之感;第三句聚焦峡口残存的一堆石头,尾句将石之“未肯平”比作人心对历史兴亡的不平与思索。全诗通过白帝庙兴衰与峡口残石的对照,借自然物象传达对世事变迁的感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白帝庙前无旧城,荒山野草古今情。”开篇两句,诗人以简洁而冷峻的笔触,勾勒出夔州白帝庙前的萧索之景。曾经的旧城早已消逝不见,只剩下白帝庙孤独伫立,四周唯有荒芜的山峦和肆意生长的野草。“无旧城”三个字,敲响了岁月变迁的警钟,道出了时光对历史遗迹的无情侵蚀。而“荒山野草”这一意象组合,不仅渲染出荒凉寂寥的氛围,更成为历史兴衰的见证者。从古至今,它们默默生长,目睹了无数朝代的更迭、人事的代谢,蕴含着无尽的沧桑与感慨。诗人将自己对历史的追思与对岁月流逝的惋惜,融入这两句看似平淡的描写之中,引发读者对往昔的无限遐想。“只余峡口一堆石,恰似人心未肯平。”后两句诗,诗人的视角从历史聚焦到夔州峡口的一堆岩石之上。在这历经岁月冲刷的地方,旧城已不复存在,唯有这堆岩石依旧屹立。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这堆石与人的内心相类比,“恰似人心未肯平”,生动地写出岩石棱角分明、凹凸不平的形态,也深刻地揭示出人心的复杂与难以平静。或许,这堆石象征着诗人内心对历史变迁的不平与感慨,对人生无常的怅惘;又或许,它代表着所有人在面对时光流逝、世事变幻时,心中难以释怀的遗憾与不甘。这两句诗以小见大,借具体的景物,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余韵悠长。整首诗短短四句,通过对夔州景物的描写,将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心紧密相连,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深沉感慨,以及对人生的独特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成大《浣溪沙·红锦障泥杏叶鞯》

下一篇:宋·范成大《虎牙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