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龙驱群龙":秦始皇驱使众多民力,
"疏此万丈沟":疏通开凿出这条万丈长的秦淮河。
"雨工恋故栖":掌管雨水的神灵眷恋原先栖息之所,
"十步九回头":每走十步就多次回头。
"至今秦淮曲":到如今秦淮河水湾弯曲曲,
"蜿若春蛇游":宛如春天的蛇游动一般。
"舟师厌回互":船夫厌烦河道迂回曲折,
"叹息倚柁楼":倚靠着舵楼不停叹息。
"维昔东巡初":回想往昔秦始皇东巡之初,
"八极围寸眸":他目空一切,天下八方似被收于一寸眼眸。
"天端有佳气":天边出现祥瑞气象,
"郁郁东南浮":郁郁葱葱向东南方飘浮。
"卜云当兴王":占卜说此处当有帝王兴起,
"在后五百秋":在之后五百年的时光。
"叱咤召六丁":秦始皇怒喝传唤六丁神将,
# 咤:一作吒。
"惨淡风云愁":风云为之惨淡、发愁。
"凿渠断地脉":开凿河道斩断地脉,
"自谓神与谋":自认为是神灵助佑、谋划。
"乾坤有端倪":天地间的气运征兆有了头绪,
"已露不可收":已然显露便无法收束。
"大帝开吴天":孙权等东吴帝王开创东吴基业,
"定鼎临江陬":在江边定都。
"融融秣陵日":和暖的秣陵日光,
"始照十二斿":初次照耀着东吴的十二面旌旗。
"经营暨六代":历经东吴到六朝的经营,
"兹地称神州":这片土地被称作神州。
"乃知历数定":由此可知天命气数有定数,
"昧者徒私忧":愚昧之人白白担忧。
"兹事故老传":这件事是老辈人传下来的,
"未知信然不":不知是否确实如此。
"姑置勿重陈":暂且放下不再重复说,
"作诗叹迟留":作诗感叹自己在秦淮河上久留的思绪。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1. 分段赏析
第一段“祖龙驱群龙,疏此万丈沟。雨工恋故栖,十步九回头”中,“祖龙”指秦始皇,开篇以神话化的想象起笔,说秦始皇驱使群龙,开凿出秦淮这条“万丈沟”,赋予运河开凿神奇色彩,增添历史厚重感与奇幻氛围。“雨工恋故栖,十步九回头”,把参与开河的“雨工”(可理解为司雨之神等水泽相关神灵)人格化,借其“恋故栖”“十步九回头”,暗示开河之举打破原有自然格局,连神灵都对旧居眷恋不舍,从侧面烘托运河开凿的巨大影响力,也隐隐透露出对自然被人为改变的复杂情绪。第二段“至今秦淮曲,蜿若春蛇游”历经岁月,到宋代时秦淮河依旧蜿蜒流淌,诗人以“春蛇游”作比,生动描绘出秦淮河水曲折宛转的形态,简洁勾勒出河道的自然风貌,让静态的河流有了动态的生命力,也为后文写舟行感受做铺垫。第三段“舟师厌回互,叹息倚柁楼”中,“舟师”即船夫,他们因河道“回互”(曲折交错)而“厌”,“叹息倚柁楼”的动作与神态,展现出船夫在行船时的无奈与疲惫。借舟师的反应,进一步体现秦淮河河道曲折给行船带来的实际影响,从人的视角丰富对秦淮河道特点的呈现,也让诗歌有了生活气息。第四段“维昔东巡初,八极围寸眸。天端有佳气,郁郁东南浮。卜云当兴王,在後五百秋。叱吒召六丁,惨淡风云愁”中,“维昔”引领对秦始皇东巡往事的追溯,“八极围寸眸”极言秦始皇东巡时,目力所及似可涵盖八方极远之地,凸显其帝王的霸气与视野。“天端有佳气,郁郁东南浮”,说天空一端有祥瑞之气郁郁在东南方浮现,为后续“卜云当兴王”做铺垫,营造出神秘的天命氛围。“卜云当兴王,在後五百秋”,是说占卜显示此地会有帝王兴起,五百年后应验,增添历史的宿命感。“叱吒召六丁,惨淡风云愁”,描绘秦始皇一声叱咤就能召唤六丁(道教中护持炼丹的神),弄得风云变色、天地惨淡,渲染秦始皇的威权与开河时的气势,也暗含对其强行改变自然、妄图掌控天命的复杂评判。第五段“凿渠断地脉,自谓神与谋”直言秦始皇开凿秦淮河是“断地脉”的行为,而他自己却认为是有神明相助、与神共谋的壮举。批判秦始皇的自负与对自然规律的漠视,“自谓”二字,凸显其主观臆断,与前文神灵“恋故栖”的眷恋形成反差,强化对秦始皇强行改造自然的反思。第六段“乾坤有端倪,已露不可收”认为天地间的气运、局势自有其发展脉络(端倪),秦始皇开河等行为引发的变化,如同露出的端倪,一旦出现就难以收束。暗示历史发展有其内在逻辑,人为的强行干预会引发一系列难以控制的连锁反应,体现出对历史进程、自然与人事关系的深刻思考。第七段“大帝开吴天,定鼎临江陬。融融秣陵日,始照十二斿。经营暨六代,兹地称神州。乃知历数定,昧者徒私忧”中“大帝”可指东吴孙权等开创江东基业的帝王,说帝王开创东吴天地,在江边定都。“融融秣陵日,始照十二斿”,描绘秣陵的阳光和暖,照耀着帝王的旌旗,展现出定都后气象初开的景象。“经营暨六代,兹地称神州”,东吴之后,东晋及宋、齐、梁、陈相继在此经营,使得这地方成为备受瞩目的“神州”(重要地域)。“乃知历数定,昧者徒私忧”,由此感慨,历史的运数自有定数,那些愚昧之人(如担忧秦始皇断地脉会有不良后果者)的私下忧虑是徒劳的,体现出对历史兴衰、天命定数的一种顺应与认知。第八段“兹事故老传,未知信然不?姑置勿重陈,作诗叹迟留”说秦始皇开河等事是听故老相传,也不确定是否真的如此,带有对历史传说真实性的存疑态度。“姑置勿重陈”,暂且把这些议论放下不再多说,“作诗叹迟留”,诗人借作诗抒发自己因思索这些历史往事,而在秦淮边徘徊、感慨时光与历史变迁的复杂心绪,收束全诗,让历史思考与个人情感交融,余味悠长。
上一篇:宋·范成大《浣溪沙·烛下海棠》
下一篇:宋·范成大《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