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ǎn
pán
mén

朝代:宋作者:范成大浏览量:2
rén
cháo
xuān
wǎn
chuī
liáng
wàn
chuāng
dēng
huǒ
zhuǎn
táng
liǎng
háng
liǔ
lǒng
guān
hóng
lóu
qiáng
chù
cǎi
líng
wén
shuí
jiā
bài
yuè
rèn
piāo
xiāng
qīng
qiú
jùn
yōng
chuān
穿
shì
kùn
tuán
shuì
xiāng

译文

傍晚时分,微风送凉,人们在喧闹中交谈,热闹非凡,无数窗户透出的灯火在河塘水面上飘荡闪烁。两行碧绿的柳树笼罩着官渡,一簇簇红色的楼阁仿佛压在城墙之上。不知何处传来采菱女的歌声,随风飘荡,也不知哪家的女子在拜月,香气随风飘来。虽然身着轻裘,骑着骏马,但我懒得深入闹市,我困倦地倚在蒲团上,进入了梦乡。

逐句剖析

"人语嘲喧晚吹凉":傍晚时分,微风送凉,人们在喧闹中交谈,热闹非凡,

# 凉:凉风。,嘲喧:指嘈杂的市声。

"万窗灯火转河塘":无数窗户透出的灯火在河塘水面上飘荡闪烁。

# 转:飘荡。

"两行碧柳笼官渡":两行碧绿的柳树笼罩着官渡,

# 笼:罩住。

"一簇红楼压女墙":一簇簇红色的楼阁仿佛压在城墙之上。

# 女墙:城墙上的雉堞,俗称女墙。,红楼:此指城楼。

"何处采菱闻度曲":不知何处传来采菱女的歌声,随风飘荡,

# 度曲:按曲谱歌唱。

"谁家拜月认飘香":也不知哪家的女子在拜月,香气随风飘来。

# 认飘香:即选择好香。

"轻裘骏马慵穿市":虽然身着轻裘,骑着骏马,但我懒得深入闹市,

# 慵:懒。,轻裘:裘皮袍子,以质轻为贵。

"困倚蒲团入睡乡":我困倦地倚在蒲团上,进入了梦乡。

# 蒲团:蒲编的圆形坐垫,僧人用以拜佛参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晚入盘门》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进入苏州盘门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盘门的繁华景象以及诗人的愉悦心情。诗中通过对盘门夜晚的描写,展现了灯火辉煌、人声鼎沸的热闹场景,以及诗人对这种繁华景象的欣赏和内心的满足。首联:“人语嘲喧晚吹凉,万窗灯火转河塘。”描绘了盘门夜晚的热闹场景,人声鼎沸,晚风送凉,灯火倒映在河塘中,营造出繁华的氛围。颔联:“两行碧柳笼官渡,一簇红楼压女墙。”通过对碧柳和红楼的描写,展现了盘门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动静结合,富有层次感。颈联:“何处采菱闻度曲,谁家拜月认飘香。”通过听觉和嗅觉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盘门夜晚的生活气息,增添了诗意。尾联:“轻裘骏马慵穿市,困倚蒲团入睡乡。”诗人以自己的行动结束全诗,表达了对盘门夜景的欣赏以及内心的满足。这首诗语言明快,对仗工整,生动地展现了盘门的繁华景象。诗中通过对夜晚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内心的闲适,是范成大诗歌中的一首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晚入盘门》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写的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出游诗。首两句:诗人描绘了进入盘门时的第一印象,人声喧闹,晚风送凉,万窗灯火倒映在河塘中,营造出一种热闹而宁静的氛围。中四句:诗人描写了盘门的夜景,包括碧柳环绕的官渡、压在女墙上的红楼、采菱歌声和拜月飘香等,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繁华与诗意。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满足,穿着轻裘,骑着骏马,不愿穿行于闹市,而是选择在蒲团上入睡,享受宁静的夜晚。这首诗通过对盘门夜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繁华与宁静。诗中语言明快,对仗工整,是范成大诗歌的显著特点。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诗中既有对盘门夜景的实写,“人语嘲喧晚吹凉,万窗灯火转河塘。”“两行碧柳笼官渡,一簇红楼压女墙。”描绘了热闹的市井和美丽的夜景;也有虚写,如“何处采菱闻度曲,谁家拜月认飘香。”通过设问和想象,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使诗歌更具韵味。设问:颈联“何处采菱闻度曲,谁家拜月认飘香。”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和艺术感染力。这种手法不仅使诗歌富有起伏,还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情景交融:诗中将热闹的市井生活与宁静的自然景色相结合,“人语嘲喧晚吹凉。”与“两行碧柳笼官渡。”通过对声音、光影和色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繁华与宁静交织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对比:“人语嘲喧晚吹凉,万窗灯火转河塘。两行碧柳笼官渡,一簇红楼压女墙。何处采菱闻度曲,谁家拜月认飘香。轻裘骏马慵穿市,困倚蒲团入睡乡。”诗人通过对比繁华的市井与宁静的田园生活,反衬出自己对喧嚣的倦怠和对宁静的向往。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盘门的繁华,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淡泊。铺垫:“人语嘲喧晚吹凉,万窗灯火转河塘。两行碧柳笼官渡,一簇红楼压女墙。何处采菱闻度曲,谁家拜月认飘香。轻裘骏马慵穿市,困倚蒲团入睡乡。”前三联通过细致的描写为读者铺陈出一幅繁华的盘门夜景图,而尾联则突然转折,表达诗人对这种繁华的疏离感,这种写作手法使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引人深思。

3. 分段赏析

首联:“人语嘲喧晚吹凉,万窗灯火转河塘。”这一联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描绘了诗人晚入盘门时的景象。“人语嘲喧”生动地表现出盘门的热闹非凡,人们熙熙攘攘,声音嘈杂,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晚吹凉”则点明了时间是傍晚,凉风习习,给人以清爽之感,与喧闹的人声形成对比。“万窗灯火转河塘。”则从视觉上描绘了夜晚的盛景。河塘两岸的建筑鳞次栉比,万家灯火在夜色中闪烁,倒映在水面上,形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的画面。颔联:“两行碧柳笼官渡,一簇红楼压女墙。”这一联承接首联,继续描写诗人入城后的所见。“两行碧柳笼官渡。”描绘了官渡口的景象。两行碧绿的柳树轻拂水面,仿佛将官船笼罩其中,给人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感觉。“一簇红楼压女墙。”则进一步展现了城市的繁华。红楼象征着富贵人家的奢华建筑,而“压女墙”则形象地表现出红楼的高大和密集,仿佛将城墙都遮掩住了。这一联通过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展现了苏州城的富丽与精致,同时也反映了南渡后贵族阶层的奢华生活。颈联:“何处采菱闻度曲,谁家拜月认飘香。”这一联从虚处着墨,通过设问的方式,抒发了诗人在繁华闹市中的听闻和感受。“何处采菱闻度曲。”描绘了采菱姑娘们的歌声随风飘来,这种歌声充满了江南水乡的韵味,给人以宁静和美好的感受。“谁家拜月认飘香。”则通过香气的描写,引出了拜月的场景,增添了诗意和浪漫气息。这两句设问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还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场景之中,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向往。同时,这种描写也与前两联的繁华热闹形成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淡雅与超脱。尾联:“轻裘骏马慵穿市,困倚蒲团入睡乡。”这一联是诗人的自我抒情,与前三联的描写形成转折。“轻裘骏马。”象征着诗人的身份和地位,但“慵穿市”却表明他并不愿意深入闹市,而是感到倦怠和厌倦。“困倚蒲团入睡乡。”则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的疲惫和对喧嚣的逃避,他选择在闹市中寻得一片宁静,进入梦乡。这一联通过欲擒故纵的手法,反衬出盘门的繁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他虽然身处繁华之地,却更向往宁静的生活。诗人在这里设下悬念,让读者去思考他为何会感到困倦和厌倦,从而引发读者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究。

4. 作品点评

《晚入盘门》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诗人巧妙地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清新淡雅的意境。虽整体风格疏朗简淡,但细读之下,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情趣与深情,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成大《倚竹》

下一篇:宋·范成大《野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