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è
jiāng
xiǎo
chūn

朝代:宋作者:范成大浏览量:1
rén
gòng
bēi
yuán
táo
wèi
shuí
kāi
chūn
cháo
guǎn
tiān
hèn
gèng
juǎn
西
xīng
lái

译文

作客他乡无人共饮一杯,故乡的桃李花开为谁绽放?春潮不顾游子的无限愁恨,更裹挟着西兴的暮雨袭来。

逐句剖析

"客里无人共一杯":作客他乡无人共饮一杯,

# 客:客游。

"故园桃李为谁开":故乡的桃李花开为谁绽放?

# 故园:故乡。

"春潮不管天涯恨":春潮不顾游子的无限愁恨,

# 天涯恨:羁游者的无限愁恨。

"更卷西兴暮雨来":更裹挟着西兴的暮雨袭来。

# 西兴:即固陵或西陵,是钱塘江边的一个商旅出入的交通驿站,又是兵家战守的一个要地。相传战国吴越之战,勾践在此与百姓泪别,激发了复国的斗志;汉末孙策和王朗在此进行争夺战;唐末农民起义军裘甫曾占领此地;五代钱谬曾在此打败刘汉宏的部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浙江小矶春日》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开篇“客里无人共一杯”道出独在异乡的孤寂,次句点明自己漂泊在外的处境。三四句通过描写春潮夜雨的景象,将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巧妙融合。全诗看似写思乡之情,实则暗含更深层的家国之思,既有对收复中原的期盼,也隐含着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批评。诗人以简朴自然的语言,将个人愁绪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在清新淡远的意境中寄托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南宋爱国诗人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据推测,应是诗人年轻时初次游览杭州时所作。当时他目睹西湖美景,联想到历史兴衰,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感怀时事的诗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羁旅思乡诗。描绘了游子独在异乡的孤寂和对故园的深切思念,营造了苍凉孤愤的意境,表达了羁旅之人对时光流逝、家园难归的无奈与哀伤。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春潮不管天涯恨,更卷西兴暮雨来”,借春潮汹涌、暮雨骤至之景,将无形之客愁融于自然声势之中。潮水不顾人心,暮雨更添凄寒,借景抒情,愈显天涯孤旅之恨深重难遣,客中愁绪遂因之更深一层。

3. 分段赏析

“客里无人共一杯”,写出游子独在异乡的孤寂,“无人共一杯”道尽寂寞。“故园桃李为谁开”,思念起家乡的园子,“桃李为谁开”,用花开无人赏的意象,既点明季节,又暗含游子身份。“春潮不管天涯恨”,写在小矶远眺西兴的景色。钱塘江潮裹挟着暮雨扑面而来。“春”字与前面的桃李相呼应,“暮雨”随潮翻卷,正是江南春夏之交的典型景象。杭州到苏州本不算远,但诗中“天涯恨”三字却将游子之愁无限放大。“不管”二字看似责备,实则饱含无奈。“更卷西兴暮雨来”,“卷”字生动描绘出春潮与暮雨交织的动态画面。独在异乡的游子伫立江边,任凭潮雨扑面,寒意与愁绪一同涌上心头。这两句借景抒情,表面写客愁,实则暗含更深的历史感慨:当年越王勾践从西兴出发,卧薪尝胆终复国;而今南宋朝廷却偏安一隅。潮水拍打着这片见证过复国壮举的土地,怎能不引发人们更深沉的思考?诗人以小见大,从个人羁旅之愁,延伸到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大大拓展了诗歌的意境。

4. 作品点评

这首小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新悠远,通过简洁的笔触抒发了含蓄深沉的情感。诗中韵味悠长,又充满生动的画面感,展现了范成大青年时期在绝句创作上的独特造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天涯恨”泛指客恨,但诗中又有比客恨更广的意思在,泛言不泛,反觉更能表现诗中意味。

现代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祥耀《宋诗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成大《枕上》

下一篇:宋·范成大《偶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