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携锄至":大家呼唤着扛着锄头出了村庄,
"安排筑圃忙":匆匆忙忙地修筑着打谷场。
# 筑圃:修筑打谷场。
"儿童眠落叶":小孩子欢快地躺在落叶堆里玩耍,
"鸟雀噪斜阳":斜阳中一群群鸟雀喳喳叫得忙。
"烟火村声远":远远的村中传来阵阵笑语,炊烟袅袅,
"林菁野气香":丛生的草木散发着迷人的芳香。
# 菁:水草。
"乐哉今岁事":今年真是个高兴的年头,
"天末稻云黄":一望无际的稻田已是一片金黄。
# 天末:天边。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写乡村生活的诗。描绘了农民修筑打谷场的忙碌场景,以及乡村秋日儿童玩耍、鸟雀欢噪、烟火袅袅、稻云金黄等景象,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赞美和对丰收的喜悦。
2. 写作手法
白描:“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烟火村声远,林菁野气香”,用简洁文字勾勒出儿童、鸟雀、烟火、林野等乡村画面,质朴自然,如在眼前。烘托:通过描写儿童无忧无虑玩耍,从侧面反映大人们忙于秋收的喜悦,展现乡村生活的和谐欢乐。情景交融:全诗描绘乡村秋日景色与劳作场景,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对丰收的喜悦融入其中,景中含情,情由景生。首尾呼应:这首诗,首尾呼应,中间采用了几组跳跃性的镜头,忽写筑场,忽写儿童,忽写鸟雀,忽写村庄,看似各自为政,不相统属,而以“丰收”这条线作感情上的贯穿,烘托点染出一派庆祝丰收的喜悦景象,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节奏明快,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了忙碌的秋收准备场景。农民们相互呼喊着,扛着锄头,忙着修筑打谷场。秋收对农民来说至关重要,从这两句中,我们能强烈感受到他们对今年收成的期待,也预示着这将是一个丰收年。范成大通过首联巧妙地渲染出欢乐、忙碌的氛围,为全诗定下基调。接下来的颔联与颈联,视角一转,不再聚焦于筑场之事。“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烟火村声远,林菁野气香”,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乡村秋日图。孩子们在落叶堆里甜甜入睡,无忧无虑,侧面反映出大人们忙于秋收却心情愉悦,因为丰收在即,才能让孩子们如此自在玩耍。傍晚时分,鸟雀在斜阳下欢快鸣叫,它们成群结队地在稻田上空飞翔啄食,这一画面没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人很难描绘出来。远处的村庄升起袅袅炊烟,伴随着隐隐约约的村声,田野间草木散发着浓郁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这些景象点明了季节是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每一个场景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息。最后尾联“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黄”,诗人直接抒发情感,感慨今年的农事真是令人快乐呀,天边那金黄的稻子如同云彩一般,一直绵延到与天相接的地方,丰收已经近在眼前。这一句将前文描绘的各种欢乐场景进行了总结和升华,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丰收带来的喜悦。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首尾呼应,别具匠心。中间部分运用了几组跳跃性的描写,一会儿写农民修筑打谷场的忙碌,一会儿描绘儿童在落叶间玩耍的童趣,忽而展现鸟雀在斜阳下喧闹的活泼,又转而刻画远处村庄升起袅袅炊烟的宁静。这些画面看似各自独立、毫无关联,实则以“丰收”为情感主线紧密相连,烘托渲染出一片庆祝丰收的喜悦氛围,艺术效果显著。它与范成大《秋日田园杂兴》里描绘的打谷场景——“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颇为相似。那热闹欢腾的打谷画面,恰似《田舍》一诗所展现内容的延续,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乡村丰收时节的欢乐与活力。
上一篇:宋·范成大《大波林》
下一篇:宋·范成大《诺惺庵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