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āng
xiāng

朝代:宋作者:范成大浏览量:1
fēng
dǐng
shí
dōng
fāng
huā
fāng
cǎo
chūn
róng
tái
hén
xīn
liù
yuè
xuě
shì
jiù
yǎn
qiān
nián
fēng
yún
wèi
rén
shì
jiè
lún
tóng
xíng
kōng
shēng
yuán
yǒu
chāo
tuō
shàng
lián
bēi
qiān
péng

译文

山峰的顶端,一年四季都像是隆冬时节那样寒冷,然而芬芳的花朵和青青的芳草,在春天依然自顾自地绽放生长、郁郁葱葱。清晨的阳光照在苔藓上,那苔藓的痕迹就如同六月里的白雪一样洁白,树木呈现出因长久以来的大风而偃伏的姿态,仿佛是经历了千年的狂风洗礼。天上的云彩和万物好像是特意为我铺展开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太阳仿佛与我一同在虚空之中遨游前行。这世间的浮生本就有超脱尘世的可能,而那些在大地上像飞蓬一样漂泊的人,实在是令人可怜又可悲啊。

逐句剖析

"峰顶四时如大冬":山峰的顶端,一年四季都像是隆冬时节那样寒冷,

"芳花芳草春自融":然而芬芳的花朵和青青的芳草,在春天依然自顾自地绽放生长、郁郁葱葱。

"苔痕新曦六月雪":清晨的阳光照在苔藓上,那苔藓的痕迹就如同六月里的白雪一样洁白,

"木势旧偃千年风":树木呈现出因长久以来的大风而偃伏的姿态,仿佛是经历了千年的狂风洗礼。

"云物为人布世界":天上的云彩和万物好像是特意为我铺展开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日轮同我行虚空":太阳仿佛与我一同在虚空之中遨游前行。

"浮生元自有超脱":这世间的浮生本就有超脱尘世的可能,

"地上可怜悲攓蓬":而那些在大地上像飞蓬一样漂泊的人,实在是令人可怜又可悲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光相寺》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围绕光相寺周边山水展开,兼具哲理思考。开篇描绘山峰四季如冬,却有春花自融的奇妙景象。颔联写苔痕与六月雪相映,树木因千年风而偃伏,展现自然的沧桑与奇特。颈联以浪漫笔触,写云物为诗人铺展世界,日轮伴诗人行于虚空,尽显豪迈。尾联则从景入理,感慨人生应超脱世俗。写作手法上,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整首诗意境开阔,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巧妙融合,体现了范成大诗歌的独特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峰顶四时如大冬,芳花芳草春自融”,将峰顶常年如冬的寒冷与芳花芳草春天自然绽放的温暖景象进行对比,突出山峰气候与植物生长的独特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借景抒情:全诗通过对光相寺周边奇特景色的描写,如“苔痕新曦六月雪,木势旧偃千年风”,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应超脱世俗的感慨,将情感融入到对山水的描绘之中。拟人:“云物为人布世界,日轮同我行虚空”,赋予云物和日轮以人的行为,说云物为诗人铺展世界,日轮陪伴诗人在虚空中行走,生动形象地展现出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奇妙感受,增强了诗歌的浪漫色彩。

2. 分段赏析

诗的首联“峰顶四时如大冬,芳花芳草春自融”,诗人开篇便展现出一幅奇特画面,山峰四季都像寒冬一般寒冷,然而在这冰寒之中,却有芬芳的花朵和嫩绿的小草在春天自然绽放、生长,对比鲜明,凸显出山峰的独特。颔联“苔痕新曦六月雪,木势旧偃千年风”,清晨的阳光洒在苔痕上,与六月的积雪相互映照,树木呈现出因千年大风而偃伏的姿态,细腻地描绘出自然的沧桑与神奇。颈联“云物为人布世界,日轮同我行虚空”,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云物和日轮赋予人的行为,仿佛云物特意为诗人铺展世界,日轮陪伴诗人在虚空中前行,尽显浪漫与豪迈。尾联“浮生元自有超脱,地上可怜悲攐蓬”,诗人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转入对人生的思考,感慨人生本应超脱世俗,而那些如飞蓬般在尘世中悲苦奔波的人实在可怜,升华了诗歌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成大《行路难·赠君以丹棘忘忧之草》

下一篇:宋·范成大《赵州石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