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驯迎且吠":温顺的狗一边迎接人一边吠叫,
"儿小笑还啼":年幼的孩子又笑又啼哭。
"樱熟施鱼网":樱桃成熟时却撒起渔网,
"桑空卧竹梯":桑叶采光后竹梯横卧在空桑树上。
"枯枝禽啄折":枯枝被禽鸟啄食而折断,
"野草鹿眠低":野草因鹿卧眠而压得低垂。
"屋后登山路":屋后有一条通往山上的路,
"牛栏更向西":牛栏的位置再往西去。
南宋诗人
叶绍翁(1194?~?),南宋诗人。本姓李,字嗣宗,号靖逸,浦城(今属福建)人。曾入朝为官,后隐居西湖。叶绍翁博学工诗,尤以七绝见长,善于写景状物,如《游园不值》构思精巧,流传颇广。也有《题鄂王墓》这样壮怀激烈的作品,南宋以后的岳王墓诗大多延续了《题鄂王墓》的风格。又熟谙典故,著《四朝闻见录》五卷,记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史事,可补史传之阙。有宋人辑本《靖逸小集》。
1. 写作手法
双关:“枯枝禽啄折”中,“啄折”一方面精准描绘禽鸟啄食枯枝致使其断裂的动作,另一方面,“折”字又勾勒出枝条被啄后弯曲弯折的形态,将禽鸟的动态与枯枝的变化紧密相连;“野草鹿眠低”里,“眠低”既生动展现出野草因鹿群卧躺而被压得低伏的样子,又以“低”字巧妙暗喻鹿群休憩时蜷身俯低的姿态,让野草的状态与鹿群的动作相互映衬。动静结合:“犬驯迎且吠,儿小笑还啼”以动态描写开篇,温顺的狗边迎接边吠叫,小孩子笑着还带着啼哭,生动呈现出乡村里人与动物的活泼场景;“樱熟施鱼网,桑空卧竹梯”则转向静态描写,成熟的樱桃旁张着渔网,采桑后空荡的桑树上横卧着竹梯,勾勒出富有生机又宁静祥和的乡村图景。
2. 分段赏析
首联“犬驯迎且吠,儿小笑还啼”以动静结合之法,勾勒出农舍门前的鲜活场景。“犬驯”点明家犬的温顺,“迎且吠”则将其热情迎客的动态与吠叫之声融合,既有动作的鲜活,又有声响的灵动;“儿小笑还啼”描绘孩童哭笑无常的天真之态,啼哭与欢笑的交替,更添生活气息。颔联“樱熟施鱼网,桑空卧竹梯”聚焦农事细节。“樱熟”意味着樱桃进入成熟期,此时“施鱼网”,乃是为防止鸟儿啄食果实,展现出农家应对自然挑战的智慧;“桑空”说明桑叶已被采摘殆尽,采桑所用的“竹梯”便闲置一旁。这两句诗以工整的对仗,如实记录下乡村的生产活动,既呈现出樱桃成熟时节的特色防护措施,也反映出采桑劳作后的场景,生动展现出南宋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与生活风貌。颈联“枯枝禽啄折,野草鹿眠低”充满妙趣与巧思。“啄折”一词语义双关,既描绘出禽鸟啄食枯枝时的动作,又暗示枝条因啄食而弯曲的状态,将禽鸟的灵动与枯枝的变化巧妙关联;“眠低”同样一语双关,既形容野草在鹿群卧躺时被压得低伏的样子,又暗喻鹿群憩息时姿态低矮闲适。此联通过禽鸟、枯枝、野草、鹿群等意象,细腻刻画了乡村野外的生态场景。尾联“屋后登山路,牛栏更向西”以空间描写作结。“屋后登山路”拓展了画面的空间纵深,暗示农舍周边环境的开阔与自然;“牛栏更向西”点明牛栏的方位,牛作为农耕重要帮手,其栏舍的存在以及所处位置,暗示着农家与牲畜的紧密联系,也体现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上一篇:宋·叶绍翁《闻顶山徐道人改卜》
下一篇:宋·叶绍翁《仙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