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èng
shān
shí
èr
shī
·
·
táo

朝代:唐作者:韦处厚浏览量:2
pēn
shū
hóng
jǐng
tōng
mào
绿
yīn
zhōng
wáng
zhāi
xiàn
líng
shēn

译文

桃花在阳光映照下舒展着红色的景致,通向桃坞的小路旁绿阴繁茂。始终希望这里的桃子能被王母采摘,而不羡慕武陵桃源的幽深。

逐句剖析

"喷日舒红景":桃花在阳光映照下舒展着红色的景致,

"通蹊茂绿阴":通向桃坞的小路旁绿阴繁茂。

"终期王母摘":始终希望这里的桃子能被王母采摘,

"不羡武陵深":而不羡慕武陵桃源的幽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盛山十二诗·桃坞》是唐代诗人韦处厚所作组诗《盛山十二诗》中的一首五言绝句,收录于《全唐诗》卷479-13。这组诗以盛山十二处当地景观为题材,同系列还有《隐月岫》《流杯池》《竹崖》等十二首作品。全诗共四句二十字,前两句“喷日舒红景,通蹊茂绿阴”勾勒出桃坞春日红霞映日、绿荫覆径的景象,后两句“终期王母摘,不羡武陵深”化用西王母蟠桃典故与武陵桃花源传说,抒发对桃坞风光的赞美之情。这组诗曾由韩愈作序,还与白居易、张籍等人的诗作形成唱和联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时期文学家

韦处厚(773~828),唐代文学家。本名韦淳,避宪宗讳改,字德载,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元和元年登进士第,又擢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集贤殿校书郎,后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韦处厚被刘禹锡称“通六经,旁贯百氏”,所著诗文词赋,以才丽为主。其《盛山诗》十二首,当时传诵甚广,韩愈谓“读而歌咏之,令人欲弃百事往而与之游”。主要作品有《茶岭》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桃坞里阳光映照下桃花舒展开一片红景,连接的小路旁繁茂的绿树形成浓荫的景象。表达了期望如王母采摘蟠桃般珍视这里,不羡慕武陵桃花源的情感,赞美了桃坞的景色。

2. 写作手法

用典:“不羡武陵深”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武陵桃花源的典故,《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安宁和乐的理想境界,那里的人们躲避了战乱,过着幸福的生活。诗人在这里用武陵桃花源的典故,一方面描绘了桃林的盛景,另一方面也通过与桃花源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淡泊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 分段赏析

“喷日舒红景,通蹊茂绿阴”,开篇描绘了桃坞中桃花盛开的景象,“喷日”形象地写出了阳光映照下桃花的艳丽,“舒红景”则表现出桃花舒展的姿态,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通蹊茂绿阴”描绘了通往桃坞的小路两旁长满了茂密的绿荫,与鲜艳的桃花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清新、宜人的氛围,展现了桃坞的美丽风光。“终期王母摘,不羡武陵深”,这两句诗由景及情,诗人由眼前的桃花联想到王母采摘蟠桃的传说,“终期王母摘”表达了诗人期望自己能像桃坞中的桃花一样,有朝一日被王母采摘,体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不羡武陵深”则将桃坞与武陵桃源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不羡慕武陵桃源的幽深,而是钟情于眼前桃坞的美景,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桃坞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独特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韦处厚《盛山十二诗·绣衣石榻》

下一篇:唐·韦处厚《盛山十二诗·隐月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