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èng
shān
shí
èr
shī
·
·
zhǎo

朝代:唐作者:韦处厚浏览量:1
shū
záo
wéi
qiǎo
yuán
chéng
dào
huā
fēn
cuò
xiù
jiàn
yuè
jìng
hán
bīng

译文

疏通开凿白白地显得精巧,那圆形的低洼水池本就可以清澈见底​。倒映的花朵错落有致,尽显秀美​,月光映照在池面上,池水静谧得仿佛蕴含着寒冰​。

逐句剖析

"疏凿徒为巧":疏通开凿白白地显得精巧,

"圆洼自可澄":那圆形的低洼水池本就可以清澈见底​。

"倒花纷错秀":倒映的花朵错落有致,尽显秀美​,

"鉴月静涵冰":月光映照在池面上,池水静谧得仿佛蕴含着寒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盛山十二诗・胡卢沼》为唐代诗人韦处厚所作的五言绝句。诗中“胡卢沼”为虚构之地,前两句“疏凿徒为巧,圆洼自可澄”言人工开凿虽巧却多余,天然圆形水洼本就清澈,凸显其自然之态,后两句“倒花纷错秀,鉴月静涵冰”则绘出水中繁花倒影错落、月光映水如涵寒冰之景,尽显池水清澈静谧;诗中用“圆洼”“倒花”“涵冰”等意象,以虚实相济之法造空灵悠远意境,语言凝练质朴,如“鉴月静涵冰”五字便勾勒出月光映水、清冷如冰之景,全诗通过对胡卢沼的细致描摹,传递出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时期文学家

韦处厚(773~828),唐代文学家。本名韦淳,避宪宗讳改,字德载,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元和元年登进士第,又擢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集贤殿校书郎,后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韦处厚被刘禹锡称“通六经,旁贯百氏”,所著诗文词赋,以才丽为主。其《盛山诗》十二首,当时传诵甚广,韩愈谓“读而歌咏之,令人欲弃百事往而与之游”。主要作品有《茶岭》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盛山十二诗》是韦处厚在仕宦期间创作的组诗,包含《胡卢沼》《桃坞》《梅谿》等十二篇,多描绘虚构的自然景观。韦处厚原名韦淳,因避唐宪宗李纯名讳而改名,他历任秘书郎、右拾遗等职,即便晚年担任宰相,仍保持着文学创作的热情,其诗作多成于这一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山水田园诗。借胡卢沼这一虚构池沼的景象,描绘了其未经人工过度雕琢的自然形态,以及水中倒映花影、月影的清澈静谧之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疏凿徒为巧,圆洼自可澄”“倒花纷错秀,鉴月静涵冰”中,“圆洼”实写池沼天然的圆形洼地之态,“倒花”“鉴月”实描水中交错的花影与映照的月光,这些具体物象构成画面的“实”;“疏凿徒为巧”为虚写,不直接刻画池沼,而是以否定人工雕琢的刻意,反衬其天然本真之美,而水中花影、月影虽为实景,却因光影交错生出空灵悠远之意,形成实景中蕴含的“虚”。实写为意境立根,虚写拓深画面,二者相济,既让胡卢沼的形态景致可感,又赋予其清幽空灵之韵,尽显自然之美。

3. 分段赏析

“疏凿徒为巧,圆洼自可澄”:此句描绘胡卢沼的形态,人工开凿的精巧显得多余,那圆形的低洼水池本就清澈见底,突出其浑然天成的自然之美。​“倒花纷错秀,鉴月静涵冰”:写水中的倒影,盛开的花朵倒映其中,错落有致,尽显秀美;月光映照在池面上,池水静谧得仿佛蕴含着寒冰,勾勒出池沼的清澈与宁静。​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韦处厚《盛山十二诗·流杯渠》

下一篇:唐·韦处厚《盛山十二诗·梅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