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ìn
wàng
niú
tóu
shān

朝代:明作者:王铎浏览量:1
hàn
西
jiāo
wàng
niú
tóu
gǔn
gǔn
hán
yún
wàn
qǐng
liú
zhōng
qìng
guān
xīng
bài
shì
téng
luó
yóu
guà
jīn
chóu
shù
lián
shān
qín
sài
shuǐ
dài
jūn
shēng
bié
làng
zhōu
xióng
yōu
hòu
yáng
xià
hán
qiū

译文

在汉水之西的郊野远望牛头山,滚滚寒云如万顷水流般涌动。钟磬之声与国家的兴衰成败无关,藤萝依旧悬挂着古往今来的愁绪。树木连着山色,低垂于秦地的关塞,江水带着军旅之声,流别阆州。割据一方的雄图霸业让人担忧后世,夕阳默默无语地沉落于寒冷的山丘。

逐句剖析

"汉西郊野望牛头":在汉水之西的郊野远望牛头山,

"滚滚寒云万顷流":滚滚寒云如万顷水流般涌动。

"钟磬不关兴败事":钟磬之声与国家的兴衰成败无关,

"藤萝犹挂古今愁":藤萝依旧悬挂着古往今来的愁绪。

"树连山色低秦塞":树木连着山色,低垂于秦地的关塞,

"水带军声别阆州":江水带着军旅之声,流别阆州。

"割据雄图忧后日":割据一方的雄图霸业让人担忧后世,

"夕阳无语下寒丘":夕阳默默无语地沉落于寒冷的山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近望牛头山》是明末清初诗人王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描绘诗人在汉西郊外眺望牛头山的所见所感,以“滚滚寒云”“钟磬”“藤萝”等意象,引发对历史兴败的思考。“树连山色”“水带军声”展现出山川形胜与历史的关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隐忧,体现出对时代变迁的深沉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末清初书法家

王铎(1592~1652),明末清初书法家。字觉斯、觉之,号十樵、嵩樵,谥文安,河南孟津人。天启进士,授编修,历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明亡入清,官至礼部尚书。王铎受董其昌书法影响,追求俊骨逸韵,行书、草书师法王羲之、王献之,正书出钟繇,行书、草书均有很高成就。笔力雄健,长于布白,兼画山水、兰竹。传世墨迹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汉西郊野望牛头,滚滚寒云万顷流”,开篇写远望的地点与景象:在汉地西边的郊野眺望牛头山,只见寒冷的云彩像万顷波涛般滚滚流动。“汉西”点明方位,“寒云”“滚滚”既写出云的动态与规模,也带起一丝萧瑟之气,为全诗奠定沉郁的基调。​“钟磬不关兴败事,藤萝犹挂古今愁”,接着由景入情,写山中声响与草木:寺里的钟磬声不管世事的兴盛与衰败,依旧回荡;藤蔓与绿萝仿佛还挂着古往今来的忧愁。“钟磬不关兴败”,似在说自然与声响的恒常,反衬人世的变迁;“藤萝挂愁”则将抽象的愁绪寄托于具体景物,暗含对历史兴衰的怅惘。​“树连山色低秦塞,水带军声别阆州”,再写远山近水的景象:树木连接着山色,显得比秦地的关塞还要低矮;流水带着军队行进的声响,仿佛正告别阆州。“秦塞”“阆州”都是历史上的要地,“军声”一词隐约透出战乱的影子,写景中融入地域的历史感,让眼前景更添厚重。​“割据雄图忧后日,夕阳无语下寒丘”,结尾由景生发对世事的感慨:那些割据一方的雄心壮志,终究要担忧日后的结局;夕阳默默无语,沉落到寒冷的山丘之后。“割据雄图”暗指当时可能存在的分裂局势,“忧后日”直抒忧虑;“夕阳无语”以景物作结,夕阳的沉落似与心中的愁绪相应,更显无奈与沉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明·王铎《贺九寺》

下一篇:明·王铎《送客入延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