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合若无路":林木合围看似无路可走,
"傍寻有寺通":沿着侧边探寻竟有山寺相通。
"远鸦翻夕景":远飞的乌鸦翻动着夕阳晚景,
"一雁压春风":一只孤雁仿佛压着春风翱游。
"石面雷批壑":石面上的沟壑如雷劈斧削,
"松腰水掣空":松枝间的风声似要拽扯天空。
"凭栏疑日月":凭倚栏杆恍若疑误了日月,
"不似楚吴中":这景致全然不似楚地吴中。
明末清初书法家
王铎(1592~1652),明末清初书法家。字觉斯、觉之,号十樵、嵩樵,谥文安,河南孟津人。天启进士,授编修,历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明亡入清,官至礼部尚书。王铎受董其昌书法影响,追求俊骨逸韵,行书、草书师法王羲之、王献之,正书出钟繇,行书、草书均有很高成就。笔力雄健,长于布白,兼画山水、兰竹。传世墨迹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等。
1. 分段赏析
“树合若无路,傍寻有寺通”两句写寻寺之境。首句以“树合”状林木茂密如屏障,营造“无路”的封闭感,似陷绝境;次句“傍寻”一转,点明曲折探寻后忽见寺门相通,以“通”字打破僵局,暗藏“柳暗花明”的惊喜,简洁勾勒出山寺隐匿于幽林的独特地貌。“远鸦翻夕景,一雁压春风”两句绘暮春之景。“远鸦翻夕景”中,“翻”字化静为动,写乌鸦掠过夕阳余晖时,身影仿佛搅动暮色,画面充满动态张力;“一雁压春风”以“压”字突显孤雁逆风翱翔的气势,仿佛以一己之力抗衡春风,既见雁之劲健,又借“一雁”的孤绝意象,传递出苍凉孤寂的氛围,动静结合中尽显炼字之功。“石面雷批壑,松腰水掣空”两句摹山水之奇。“石面雷批壑”以“雷批”(雷击劈砍)夸张形容山石表面沟壑纵横,如遭天雷轰击,极写地貌的险峻与力量感;“松腰水掣空”中,“掣空”(拉扯天空)状松涛汹涌,仿佛要将虚空撕裂,赋予松树以狂飙般的动态。两句以想象突破现实,用雄奇笔触勾勒出山水的狂放不羁,尽显自然之力的震撼。“凭栏疑日月,不似楚吴中”两句抒登临之感。“凭栏疑日月”写倚栏远眺时,因山川险峻而产生时空恍惚之感,仿佛日月运行轨迹异于常处,暗含对天地造化的惊叹;“不似楚吴中”直抒胸臆,点明此地山水既无江南(楚吴)的温婉灵秀,更具荒蛮苍劲之美,以对比收束全诗,既总结景物特征,又流露对独特地貌的新鲜体验,余韵悠远。
上一篇:明·王铎《与昆山三弟鑨》
下一篇:明·王铎《近望牛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