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ǎo
táng
yín​

朝代:唐作者:薛令之浏览量:1
cǎo
táng
zài
líng
shān
qín
shī
shū
xiàng
dēng
zhú
chái
mén
bàn
yǎn
rén
wéi
yǒu
bái
yún
xiāng
bàn
宿
chūn
tóu
chuí
diào
guī
huā
xiào
yīng
fāng
cǎo
绿
yuán
liáo
liáo
chóu
zhuǎn
shēn
xié
qín
xiān
jiā
zhōng
āi
yuàn
shuí
zhī
miào
néng
shí
gōng
shāng
diào
wèi
chéng
lóng
jiàn
wèi
fēi
jiā
pín
dān
xué
rén
zhēng
xiào
jūn
jiàn
qín
hán
xìn
shuí
zhī
shì
yīng
jùn
zhāo
shèng
míng
jūn
yāo
jiān
pèi
huáng
jīn
yìn
nán
ér
zhì
yàn
dēng
qián
shū
gōng
hóu
wèi
shí
xiāo
tiáo
cháng
shān
zhōng

译文

草堂坐落在灵秀的山谷中,诗人勤读诗书,伴着微弱的灯烛苦读到深夜。柴门半掩,四周寂静无人,唯有天上的白云与诗人相伴入眠。春日里从溪边垂钓归来,鲜花含笑,黄莺啼鸣,芳草萋萋染绿山林。猿鹤稀少,愁绪愈发深重,诗人携琴独自弹奏仙家曲调,寄托孤寂之情。琴曲中的哀怨之意谁能真正领悟。唯有像伯牙子期那样的知音,才能听懂曲中的音律精妙。鱼儿尚未化龙,宝剑还未出鞘,诗人家境贫寒却沉迷苦读,招来世人的讥笑。你可曾见过苏秦与韩信,他们未发迹时,谁能想到日后会成为叱咤风云的英杰。旦遇到圣明的君主,他们便能身居高位,腰间悬挂象征权势的黄金印信。男子汉立下志向,需研读古籍、继承传统,不要厌倦灯下苦读的艰辛。自古以来,公侯将相未遇明主时,也只能在山中闭门隐居,忍受长久的寂寞。

逐句剖析

"草堂栖在灵山谷":草堂坐落在灵秀的山谷中,

"勤苦诗书向灯烛":诗人勤读诗书,伴着微弱的灯烛苦读到深夜。

"柴门半掩寂无人":柴门半掩,四周寂静无人,

"惟有白云相伴宿":唯有天上的白云与诗人相伴入眠。

"春日溪头垂钓归":春日里从溪边垂钓归来,

"花笑莺啼芳草绿":鲜花含笑,黄莺啼鸣,芳草萋萋染绿山林。

"猿鹤寥寥愁转深":猿鹤稀少,愁绪愈发深重,

"携琴独理仙家曲":诗人携琴独自弹奏仙家曲调,寄托孤寂之情。

"曲中哀怨谁知妙":琴曲中的哀怨之意谁能真正领悟。

"子期能识宫商调":唯有像伯牙子期那样的知音,才能听懂曲中的音律精妙。

"鱼未成龙剑未飞":鱼儿尚未化龙,宝剑还未出鞘,

"家贫耽学人争笑":诗人家境贫寒却沉迷苦读,招来世人的讥笑。

"君不见苏秦与韩信":你可曾见过苏秦与韩信,

"独步谁知是英俊":他们未发迹时,谁能想到日后会成为叱咤风云的英杰。

"一朝得遇圣明君":旦遇到圣明的君主,他们便能身居高位,

"腰间各佩黄金印":腰间悬挂象征权势的黄金印信。

"男儿立志需稽古":男子汉立下志向,需研读古籍、继承传统,

"莫厌灯前读书苦":不要厌倦灯下苦读的艰辛。

"自古公侯未遇时":自古以来,公侯将相未遇明主时,

"萧条长闭山中户":也只能在山中闭门隐居,忍受长久的寂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草堂吟》是唐代诗人薛令之创作的隐逸诗作。此诗以灵谷草堂为背景,通过描绘幽寂的读书环境和诗人的精神追求,展现了寒门士子求学励志的心路历程。全诗可分为四层:前四句写草堂地处深山,人迹罕至,唯有白云相伴,烘托出清冷高洁的隐逸氛围;中段以“垂钓”“弹琴”勾画日常,借“猿鹤寥寥”暗含对知音难觅的忧思,又以“仙家曲”自喻超凡志趣;后十句直抒胸臆,既叹“家贫耽读”的孤苦与世俗讥讽,又以苏秦、韩信等历史人物自励,强调穷且益坚的信念。诗中融自然意象、历史典故与个人情志于一体,语言质朴却情感浓烈,既折射出唐代寒门士人求仕的艰辛,也彰显了主人公在困顿中坚守理想的执着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官员

薛令之(683~756),唐代官员。字珍君,号明月,长溪(今福建)人。神龙二年进士及第,成为“开闽第一进士”。开元间累迁左补阙兼太子侍读,后因李林甫冷落东宫,赋诗讽谏唐玄宗,引起玄宗不满,遂托病辞官归乡。其以诗文闻名,为闽人以诗赋登第第一人。《唐明皇命吟屈轶草》一诗为后世所流传。现存诗作仅有《自悼》《太姥山》等6首。著有《明月先生集》和《补阙集》,均已佚。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读书和励志的诗。诗中描述了诗人在草堂的生活,包括勤苦读书、春日垂钓等情景,同时也抒发了因家贫耽学遭人嘲笑的愁绪。通过对苏秦和韩信故事的引用,强调了男儿立志的重要性,鼓励人们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打倒,要坚持读书学习,等待时机成就一番事业。

2. 写作手法

用典:“猿鹤寥寥愁转深”一句,化用《抱朴子·外篇·广譬》中“君子为猿鹤,小人为虫沙”的典故,以动物意象构建精神对立。猿鹤象征高洁隐士,虫沙暗喻庸碌小人,“寥寥”二字既写猿鹤数量稀少,更隐喻诗人身处浊世、知音难觅的孤独。

3. 分段赏析

开头四句以草堂栖居起笔,“草堂栖在灵山谷”点明隐逸之志,“勤苦诗书向灯烛”暗含寒窗苦读的坚持。灵山谷的清幽与灯烛的微弱形成对照,既写实景,又以“灯烛”象征精神坚守。柴门半掩、白云相伴的描写,表面是隐士的孤高,实则暗藏无人理解的落寞——白云虽美,终究是“寂无人”的陪衬,反衬出诗人对现实境遇的无奈。中间八句以春日生活为线,垂钓归来的闲适与猿鹤哀鸣的愁思。“猿鹤寥寥”化用《抱朴子》典故,以稀少的猿鹤自喻高洁,暗讽庸碌之辈的庸俗。“寥寥”既指数量稀少,更暗示知音难觅的孤独。携琴独奏的“仙家曲”象征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却在独奏中显露无人共鸣的悲凉。诗人借伯牙子期的典故,将琴曲的“哀怨”升华为对精神共鸣的渴望,而“人争笑”的冷遇则揭露了寒士不被世俗理解的困境。后段以历史人物为镜,苏秦、韩信的逆袭史被用来激励寒士。“鱼未成龙剑未飞”以未成器的意象自嘲功业未就,而“家贫耽学人争笑”的冲突揭示社会对寒士的偏见。诗人以反讽笔触,将世俗的嘲笑转化为自我激励的动力,暗含对功名价值的肯定。结尾“黄金印”的功名想象与“萧条山中户”的现实境遇形成闭环,既是对个人坚持的安慰,亦暗含对体制接纳寒士的期待。全诗以隐逸始,以功业终,在矛盾中完成对士人精神困境的叩问。诗人既以“稽古读书”自勉,又借历史典故表达对功名的渴望,最终将寒士的艰辛转化为精神超越的必经之路。语言质朴却意象丰赡,情感矛盾却逻辑清晰,展现了唐代寒士在仕隐夹缝中挣扎求索的典型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薛令之《草堂吟》

下一篇:明·王铎《与昆山三弟鑨》

猜你喜欢